□南京 张智峰
南京清凉山后坡,有一片裸露的砾岩,上面镶嵌着“驻马坡”三个大字,落款为“刘海粟·年方八七·壬戌之秋”。石刻旁,还有一座题名“驻马亭”的方亭。
“‘驻马坡’,相传是诸葛武侯驻马观形处”,1924年6月出版的《最新南京游览指南》如是说。相传为纪念诸葛亮,后人曾在此立“诸葛武侯立马处”的石碑。此地,便是坊间广为流传的,诸葛亮在南京留存的历史遗迹。而在国内,还有另外两处与诸葛亮密切相关的遗迹,一处是河南南阳的卧龙岗;另一处则为湖北襄阳的古隆中。
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与纪念地。也被称为刘备三顾茅庐,“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见在唐代,卧龙岗就已经是颇为知名的人文景观。
抵达南阳已经是深夜,第二天上午,跟着导航来到了卧龙岗景区。由于是春节假期,游人较多,也正赶上当地的庙会,锣鼓喧天,多支舞龙及唢呐队伍,吹吹打打,仿佛是在迎接像我这样的远方客人。
进入园区,道路两侧,悬挂着写有“吉祥如意”字样的大红灯笼,喜感十足。一座立于清道光辛卯年的青石牌坊,上面镌刻着“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直接点明了主题。
武侯祠,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大门及院墙,均为中国红。拾级进入,眼前一亮。院内柏树参天,两侧柱廊下,排列着自明以降的数十方碑刻,令人肃然起敬,也深深地体会到历史的厚重。迎面是一座三门四柱牌坊,坊额“三代遗才”,背面为“韬略宗师”,诸葛丞相的光辉形象,呼之欲出。牌坊一侧,建有一座攒尖顶的茅庐,匾曰:“诸葛草庐”,内有碑,上刻“汉诸葛孔明旧庐”字样。匆匆参拜武侯祠后,驱车赶往下一站——古隆中。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出自《隆中对》。襄阳古隆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诸葛亮隐居之所,在这里,他躬耕苦读,留意世事。
乘景区交通车,走了十多分钟山路,便来到核心景区。下了车,瞥见一座三门四柱牌坊,坊额“古隆中”。拾级前行,一座依山而建的“汉诸葛丞相武侯祠”映入眼帘,祠内悬挂诸多匾额,其中董必武的“卧龙遗址”匾,较为醒目。古隆中的历史遗迹不是太多,主要有“三顾堂”、“明碑亭”,以及建于康熙五十九年的“草庐亭”和光绪年间的“抱膝亭”。
相较于南阳卧龙岗,古隆中碑刻数量骤减。丛林间,一通碑阳题“草庐”、碑阴刻“卧龙处”的明嘉靖庚子仲冬月石碑最为显眼。为适应旅游需要,景区开发出“隆中十景”,供游客观赏。令游客们兴趣盎然的是,为烘托气氛,景区每天下午有一场《诸葛亮招亲》的演出。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是对南京的赞誉。而寻迹诸葛亮,则是对丞相的致敬和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