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正常工作日下午4点,江苏淮安农旅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江苏淮安农旅食品配送有限公司院内,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一辆辆运输各类菜品的货车陆续抵达,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对刚送达的食材进行登记与初检。次日凌晨4点,这些经过重重“考验”的食材,将搭乘全程温控的冷链车,驶向淮阴区64所学校的食堂,最终成为5万名师生餐桌上热气腾腾、安全可口的饭菜。
“淮阴区2025年民生实事——学校‘放心食材’项目实施以来,所有食材,必须从这个大门开始,接受重重考验。”项目负责人揭秘了“放心食材”的第一道防线——由智能采购与严苛检验共同构筑的安全体系。
一个由100家通过严格资质核查和现场考察的供应商组成的资源库,是所有食材的起点。所有食材被划分为11个标段,每周通过线上系统发起询价,由系统自动匹配“最合理最低价”中标,教体局和纪委全程在线监管。这种集中采购模式不仅提升了议价能力,更通过与源头厂家直接合作,实现了“同等质量价格最优,同等价格品质最佳”的目标。
采购环节完成后,实地检验随即启动。下午运抵的食材,收货员首先核对其与学校订单是否匹配,随后仔细查看色泽、闻嗅气味、检查形态,这是第一关——“感官检测”。合格后移至“暂放区”,再由专业检测员进行全批次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快速检测。“检测合格,它才能正式‘入学’,获得通往校园的许可证。任何一环不合格,都会被立即退货。”
当夜幕降临,配送中心的智能仓储区开始了精准的温控守护,不同食材享受着“定制化”的保鲜环境:果蔬在恒温10℃的库房中保持水润,豆制品、奶制品和鲜肉等则在0—4℃的低温环境中静待启程。凌晨四点多,配送中心迎来一天中最紧张的出库时刻。工作人员会再次核对食材的感官、重量和品类,确认无误后,再装载上冷链车。装载完毕的冷链车队每辆车都配备了多重监控系统:实时传输温度数据、全程记录运输轨迹、即时反馈车辆状态。
晨曦微露,配送车队准时抵达各学校。在淮阴实验小学幼儿园,由家长代表、教师代表、行政代表和食堂工作人员组成的“四方”验收小组早已准备就绪。他们仔细检查食材新鲜度,认真核对配送单,并通过扫描二维码追溯食材源头。“从生产基地到配送车辆,再到学校食堂,整个流程透明可见,”幼儿园副园长朱笑雨说,“这种全方位的监督机制,让我们对食材安全充满信心。”
李训涛 纪效君 李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