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健康

八旬老人一天晕厥6次,竟是心脏出问题

过去几个月,扬州仪征84岁的徐奶奶连续几次晕厥,在当地医院先后住院治疗18天后依然没有找到病因。近期,她再次发生晕厥,一天连续晕厥6次。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徐奶奶的问题在心脏,属于心源性晕厥。专家提醒,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心源性晕厥的重点关注对象。

通讯员 傅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

徐奶奶有高血压病史,早在今年8月,她就不明原因晕厥,随后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并未发现明显病因。前几天,徐奶奶先是眼睛发黑,随后短暂失去意识,每次持续3—5秒后自行转醒,醒后伴轻微胸闷。糟糕的是,她在一天内发作达6次,其间还因晕厥导致头部摔伤。见状,老人家属紧急将其送往当地医院,仅发现脑膜瘤,未排查出晕厥明确病因。为求进一步诊治,老人最终转诊至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吴鹏介绍,结合徐奶奶高血压病史、“黑蒙+短暂意识丧失”症状,以及外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的结果,优先考虑“心源性晕厥”——这是因心脏功能异常导致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引发的病症,高血压患者需额外警惕心血管系统相关并发症影响。虽初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无异常,但医护人员预判关键证据需在发作时捕捉。

随后徐奶奶在病房再次晕厥,吴鹏再次现场回看心电监护,发现其心房正常跳动,但窦性心律向心室传导完全阻滞,心室“罢工”,确诊“窦性停搏”。后续48小时动态心电图进一步验证,徐奶奶存在500多次心脏停搏,最长停搏间隙超7秒,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确凿的循证医学依据。

明确诊断后,扬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广彬团队为徐奶奶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该起搏器符合人体生理性起搏特点,能模拟正常心脏跳动模式,对心脏功能影响更小,尤其适配需兼顾基础血压管理的老年患者。手术仅在左锁骨下留下3厘米创口,将起搏器囊袋埋于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电极导丝经静脉送达心脏固定,过程顺利。

术后,徐奶奶恢复理想,晕厥、黑蒙症状彻底消失,已能正常下床活动,血压控制稳定,目前进入拆线出院倒计时。医护人员提醒,起搏器需终身携带,使用寿命8—10年,其间需定期到该院起搏器门诊复查,同时持续监测血压;日常生活中避开特高压电塔等强磁场即可,微波炉、麻将机等常见家电基本无影响。

■医生提醒

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心源性晕厥的重点关注对象。“长期血压波动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心源性晕厥虽醒后多无后遗症,但频繁发作易诱发摔伤、脑梗,高血压患者若同时出现黑蒙、晕厥,须第一时间排查心脏问题。”刘广彬介绍。

刘广彬建议,高血压患者出现黑蒙、突发头晕时,除立即坐下或躺下,还需监测当时血压;有相关症状者避免独自攀高、驾驶,定期体检需同步关注心率与血压,静息心率低于50次/分或血压波动过大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