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近日,南京首批三处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样板项目出炉,来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独到之处。
通讯员 宁建轩 现代快报+记者 李娜
美好自然触手可及
清晨的玄武湖公园门口,由视障群体和陪跑志愿者们组成的“黑暗跑团”由玄武门一路跑到情侣园无障碍花园后,跑友们踩在盲道上,自由使用着园内的各类无障碍设施。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园内核心区设置了420米环形步道和多处休闲座椅,印着盲文的扶手与步道同步建设,指引视障人士前进、游览。按下旁边的绿色按钮后,感应式语音导览播报可以引导他们用听觉、嗅觉“欣赏”植物。花园深处还有一座白色的小房间,这是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的“爱心小筑”。屋内摆满盲文书籍、三阶魔方的书架和桌椅,以供休憩娱乐。内侧还设有一处无障碍厕所。
“厕所内使用特殊防滑地砖、预留了足够轮椅回转空间,并配有低位救助按钮、低位洗手台、多功能台等。尤其是以U形安全抓杆取代了传统的L形抓杆,让残疾人在使用时更有安全感。”玄武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暖心便民服务到位
为方便周边特殊群体办事,东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一系列无障碍设施改造。
沿轮椅坡道一路进入大厅,乘着电动轮椅的周先生“轻车熟路”地停在了自助业务办理柜台前。“自从有了这个高低位柜台,我就能自己办理各种业务,不用排队很方便。”
特别设置的低位无障碍服务窗口前,专业的导服人员正在为乘坐轮椅的特殊人群及老年人跨越“办事障碍”,提供便利、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在东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内,除了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外,大厅内部设有便民辅具点,工作人员可为前来办事的残疾人或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轮椅、腋拐等辅具的免费临时借用或短期租赁服务。
“除了硬件设施,我们还对特殊群体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免叫号、免排队、优先办理等多种软服务,让政务服务更加人性化、便捷化。”东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艺术生活人人共享
2023年开馆的江宁文化新地标——百家湖文化中心提供美术鉴赏、图书阅览、展演互动等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多种无障碍设施的加入,让特殊人群与市民共享艺术生活。
停车场作为乘车出行游客来到文化中心的第一站,为方便特殊人群前来体验艺术生活,百家湖文化中心设有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乘降。
文化中心内部,无障碍电梯、无障碍标识一应俱全。不同于常见的普通电梯,这处无障碍电梯前设有直径不小于1.5米的轮椅回转空间,候梯厅深度也大于1.8米的标准,方便特殊人群乘坐。
文化中心配备的无障碍电梯在按楼层号时会进行语音播报,到楼层时有语音提醒。
当前,南京正在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除了玄武湖无障碍花园、东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等示范样板之外,今年还将建设聚宝山公园残疾人无障碍文化体育主题园区等示范项目,以“无碍”促“有爱”,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