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徐廷华
初冬的一天,几个文友驱车三个多小时赶往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去看丹顶鹤放飞。盐城素有“丹顶鹤第二故乡”的美誉,以前只在画报、电视上看过丹顶鹤在这里越冬,却从未亲睹。
导航仪显示车已到达保护区,一下车,第一感觉就是风大,把人的头发都吹得凌乱起来。南京还冬阳和熙,暖意盈怀,这儿尽管阳光冉冉,却显得冷飕飕的。盐城依淮傍海,空气特别潮湿。
午饭后,我们步入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抢看午后的第一场放飞。一望无际的滩涂,小桥流水,蒿红似血,芦荡作响,湖面上欧鹭翩飞,嬉戏觅食,高爽的晴空下,片云悠悠。我们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聆听鸟儿天籁的声音,享受湿地的宁静和祥和,顿觉心旷神怡。
时间尚早,我们先沿景区去观看一间一间关在笼子里圈养的丹顶鹤。细密的铁丝笼子高而大,四面透光。鹤的品种也不少,丹顶鹤之外,还有白头鹤、白鹤、白枕鹤、灰鹤、沙丘鹤和蓑羽鹤,以丹顶鹤居多。有的是一只一间,有的是两只一间,也有三五只一间的。三只一间的好像是夫妻俩带一个“孩子”,那幼鹤头顶没红冠。据说丹顶鹤像人类一样都是“一夫一妻”,它们对感情十分忠贞,一旦结成夫妻,筑巢、孵化幼雏,都由它们夫妻俩共同承担。幼雏一年后离开双亲,3岁以后,它们会“自由恋爱”寻找自己一生的伴侣,组建新的家庭,再继续繁衍它们的后代。
丹顶鹤放飞的露天阶梯看台上,已陆续一层层坐满了看客,黑压压一片。我们就近选了一个位子坐下。
就在人们左顾右盼时,从滩涂的一角,一群白光闪过,立时看到几十只丹顶鹤一只接一只展翅逆风盘旋而上,振动着白色的翅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相互追逐着,鸣叫着。我们听不懂它们的语言,但看着像是在召唤另一只同类。它们一圈又一圈翱翔天际,弄舞云端,尽情尽兴,富有层次之美。看台上不时爆发出掌声、吆喝声。当它们落地时,翅膀一动不动,像飞机一样从高空快速滑翔而下,一只脚先稳稳地落地。在湿地,它们三三两两漫步着,时而跳跃,时而展翅,时而昂首,时而翘尾,有的在低头觅食,用长长尖尖的嘴巴掀开松软的泥沼,啄出小虫子,来回在水中晃动着,待洗净了再伸长脖子吃下,有的在东张西望,也许正在寻找理想的伴侣……
片刻后,丹顶鹤又一次凌空起飞,看着它们在辽阔天地间,一排排有序地展翅翱翔,那羽毛的洁白,典雅的姿态,迎着阳光,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我忽然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脑海里叠加出无限的想象。突然觉得,过去看到过那么多丹顶鹤的图片、镜头都在为它赞颂,然而一切艺术的再现,都没有完全传递出我眼前所看到的丹顶鹤飞翔的那种不可言喻的大气、蓬勃和壮美的景象。
美国一位自然文学作家莫梅迪曾写道:“在人的一生中,他应当同尚在记忆之中的大地,有一次倾心的交流。他应当把自己交付于一处熟悉的风景,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它,探索它,细细地品味它。他应当想象自己亲手去触摸它四季的变化,倾听在那里响起的天籁。”
我在盐城,看到了放飞的丹顶鹤,更看到了这座城市给予丹顶鹤的厚爱,为丹顶鹤所营造的洁净而开阔的栖息地。无怪这片土地每年都能吸引近百万水禽在此越冬。乃至回来几日后,朋友间在微信里提及,都是异口同声说: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