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三大画科之一。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代,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标志。中国画文化骨子里是“尚意”的传统,不继承这种传统,中国画就无从谈起。当代山水画家罗国玮继承着中国山水画传统与西方画缜密的理性思维,在山水画的领域里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罗国玮,1942年出生,安徽合肥人,字隆玮,幼年时随金陵山水画家许公泽先生学画,后受业于著名山水画家钱松喦。早年皈依佛门,结缘佛法。现为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他的画空灵蕴含禅意,表现出一种安宁、简朴、清幽、灵动超脱的精神气度。
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用一支笔、一张纸,纵情于笔墨山水之间,便是罗国玮生活的全部。多年来,罗国玮游历祖国山水,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他将哲学和西方美学兼收并蓄,其作品洋溢着东西方艺术的特点,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罗国玮的作品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厚重,和谐统一。以中国技法为主,又汲取外来艺术所长,深度、广度兼而有之。构图善变,笔墨酣畅,意境深邃。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他潜心推敲以后,通过画笔表达出来。不管是一山一水、一树一石,点点墨迹,都是他智慧的表达。他既是在作画,也是在吐露心声,抒发性情,生命的线条和梦幻般的境界,沉郁的墨像和丰富的色彩,或阳刚,或阴柔,无不悠悠地折射出深层意识和鲜明的艺术主张。丰富了当代中国画的视觉形态,拓宽了中国山水艺术的精神意涵。当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文物鉴定家史树青评价: “罗国玮作品有大家风范,可收藏。”如今其独创的山水画法已成为自己的风格。
罗国玮在创作山水画时,善用焦、浓、淡、次、清的技法,善用奔放而细密的线条,层层叠染,在平面上营造立体,营造出不同一般的艺术效果,而且烟云空气的效果也尽显尺幅之内,使画作不仅线条独异,笔墨雄肆,而且设色新颖,造境奇异,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创造精神。
罗国玮的艺术观念多受佛学影响,他的思维方式,包括绘画艺术豁然洞彻,达到“禅机画理交相渗透,禅风画风如形与影”的“无为”境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禅意山水画风貌。此次展览包含佛像作品与山水人物画作品,其中既有意境深远的山川人物,又有慈祥端庄的菩萨像,双目低垂,神情慈爱。不做形式,却得神韵。
艺文
罗国玮画展在南京天印山美术馆举办
水墨印心——罗国玮画展于2023年12月30日在南京天印山美术馆开幕,展期将至2024年1月18日。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喜迎2024新年的到来,天印山美术馆特邀罗国玮先生,举办本次以“水墨印心”为主题的展览,“水墨印心”是罗国玮作为艺术家的修身之道,也是天印山美术馆以罗国玮的作品希冀传达给公众以佛心观大千世界,用佛心感悟生活,善心所至,皆能广度众生,人间禅理,境在其中的深层体味。
罗国玮注重对中国画传统的研究,并将哲学和西方美学兼收并蓄,又敢于打破传统另辟蹊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其独创的山水画法被誉为“罗家样”。如今,82岁高龄的他依旧每天坚持作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未停歇。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美好与真挚情感融入画作,不仅展现出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还展现出一种禅意和超脱的精神境界,使得他的画作格调高逸,气象雄大,境界幽微,耐读耐品,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
本次展览展出罗国玮精心创作的50多幅山水画作品。其画作意境深远,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和人文精神。展览特别采用了“照画不照墙”的展厅效果,一幅幅作品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灯箱,立体感十足,也让观众能够更清晰地欣赏画作。
现代快报+记者 卞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