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南京市秦淮区如何擦亮文旅金字招牌?经济社会发展又将如何更进一步?1月8日,秦淮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秦淮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江新代表秦淮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南京市秦淮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性目标是:5%。为实现系列预期指标,秦淮区将重点聚焦七方面工作落实推进。其中,透露了很多关于城市治理、市民生活的好消息,包括加快南京博物院新馆规划建设、推动“长干古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办好“点亮中国灯”首届全国灯会灯彩联展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
民生利好“剧透”:完成31条道路修缮,整治30条背街小巷
新的一年,秦淮区将聚焦区城融合,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以绣花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一个更加“精致”的美丽秦淮。
全年实施城建项目82个,投资总额194亿元。建成机场大道二期、贤文路等6条道路街巷,启动航金路、育仁北路等4条道路前期研究。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启动小松涛巷地块建设、荷花塘危房消险和保护建筑修缮,石榴新村A分区基本建成。推进城市增绿扩绿,建成明贤路、晨光路等6处口袋公园。加快新城已建成基础设施移交投用,保障优质商品房源供给。围绕生态宜居、风貌特色等8个方面开展城市体检,对症施策优化区域功能、补齐短板弱项。
完成白下路、光华东街等31条道路修缮,整治30条背街小巷,打造一批市级示范精品街巷,核心片区水扫率达80%以上。新建4处公共停车场,开放5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公共充电桩200个。
围绕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涉水问题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新建西方巷、西大阳沟2条污水管道,完成鸿意星城、御河苑等25个片区管网清疏修缮,实施东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创成十字河等3条幸福河湖,确保市考以上断面稳定达标、全域水体达到考核要求。
推动“长干古城”遗址保护利用,加快南博新馆规划建设
秦淮文化是金陵文化的重要内核和鲜明底色。新的一年 ,秦淮区在厚植秦淮文化底蕴、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文体惠民等方面也有很多新看点。
延展秦淮历史文化传承根脉,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面梳理文化遗产名录,深化南京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推动“长干古城”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塑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发掘钓鱼台、凤凰台等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梯度更新琵琶街、扫帚巷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街巷。打造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典范,完成周处读书台、曾国葆祠堂等5处文物修缮项目。办好“点亮中国灯”首届全国灯会灯彩联展,放大秦淮“最南京”标识度。
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巩固提升科举博物馆功能品质,加速推进科举博物馆二期、西五华里休闲文化街区项目,加快南京博物院新馆规划建设,推动红薯大厦等文旅项目建成达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10%。
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加快打造“15分钟文体活动圈”,建成“一街道一空间”24小时阅读室2个,争创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处,推出反映社会新气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作20件。用好城市金角银边,新建4片灯光球场,新增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
加快南部新城公共卫生大楼、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2024年秦淮区也将推出系列务实举措。
深化鼓楼医院—红十字医院医联体合作,加快南部新城公共卫生大楼、东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擦亮秦淮“中医飘香”品牌,引进培养市级以上名中医2~3名,打造“中医颐养”试点机构10个。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银发产业,加快秦淮中医院医养结合养老项目落地,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0户,新增养老床位300张。
优化新老城区教育布局,推进怡居路北侧幼儿园等7所学校建设,实施文枢中学等9所学校“校安工程”。全面配备中小学校医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平台,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全覆盖,年度城镇新增就业2.33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30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