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江苏新实践特刊

常州国家高新区

攀“高”逐“新”走前列

  高铁新城 图片来源: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中心

  东南村李家村

 连续6年,常州市委宣传部、现代快报社联合开展全国主流媒体看常州活动,50余家主流媒体负责人走进常州国家高新区,探访比亚迪常州工厂、永安行等企业,高维度多角度解密常州如何超前布局新能源产业。百余篇调研报道线上线下联动,网络点击量超亿,充分宣传常州在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民生幸福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近日,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8.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38亿元,同比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3770亿元,同比增长8%;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首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5%;进出口总额1300亿元,同比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8.46亿美元,总量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居全市第一。全年新增“四上”单位623家,净增548家,均居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贡献占比持续扩大。

  常州国家高新区着眼“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要求,锚定“创智新高地、城市新中心、滨江宜居城”的发展定位,聚力推进“三大工程”,匠心打造“六张高新名片”,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高新答卷。

  引资强磁力,拿下多个“第一”

  常州国家高新区始终坚定产业立区,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智转变,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大脑”在高新区,“核心技术”在高新区,推动由“高新区制造”向“高新区创造”的根本性转变。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引优质项目156个,其中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重大项目29个,新增1个千亿级、2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成效显著,规模超百亿企业达7家,纳税超亿元企业数创历史新高。

  去年8月,意大利迈威集团在常州国家高新区投资成立了常州熙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主营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和生产,预计2024年达产。

  一大批外资项目迎来新成果。美敦力康辉常州科技园奠基、英力士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研发中心项目签约、海因兹玻璃(常州)有限公司开业、瑞士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项目奠基、蒂森克虏伯动力部件(常州)有限公司沃尔沃MEPⅡ电机轴量产……“总部中心”“研发基地”“亚洲首厂”等标签,展现出开放高新的巨大魅力和潜力。

  当前,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常州国家高新区设立了超2000家外资企业,其中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投资了52个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全面拓展。天合光能相继在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马尔代夫等国家开出合作之花,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建厂;星宇车灯在塞尔维亚公司设立交通运输设备生产项目,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车灯生产基地……资本引进来、项目走出去,有效联通两个市场、加快产业全球布局。

  有颜有质,再添“国家级”荣誉

  近日,住建部官网公布“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常州市高铁新城核心区绿色宜居城区项目榜上有名!

  自2019年获批创建以来,高铁新城核心区绿色宜居城区项目采用常州市、新北区、高铁新城三层组织推进模式,去年7月以104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验收评估,这也是江苏省设立绿色城区示范以来的历史最高成绩。

  常州国家高新区以高铁新城建设为关键,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共荣,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如今,龙江路高架北延、腾龙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开工建设,常泰长江大桥主塔封顶、南接线全线贯通,德胜河魏村枢纽竣工验收。“四个一万亩”建设有力有序,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四横四纵”生态空间网架全面夯实绿色生态基础。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沿江国土空间生态整治试点加快实施,破解“化工围江”入选2023年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高铁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星耀城等地标性建筑拔节生长,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第二工人文化宫方案设计、土地报批加快实施,局前街小学新龙湖分校签约落地,足球训练基地正式开工。

  城乡颜值更加靓丽,美丽街区精彩亮相,东南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增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家门口就业服务“四早”工作法获国务委员肯定。第二轮“三名”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孟河医派名中医常态化来区坐诊,入选全市唯一“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

  “人才生态”,澎湃发展动能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常州国家高新区聚力打造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引育并重、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产业人才生态圈。2023年成功引进“龙城英才计划”创业类71个,创新类14个,形成“以平台引项目,以项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外籍高端人才190名。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聚集着一批碳纤维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日前,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联合发布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的益小苏教授成功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2023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为进一步延伸全球引才触角,常州国家高新区发挥海内外猎聘平台、离岸孵化器的聚才功能,建立“菁常汇”政产学研论坛、欧美同学会定期联络等工作机制;出台最高2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政策,支持星宇车灯、美敦力等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行业引才大赛,共吸引全球2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政府和企业共同成为“以赛引才”的双磁极。

  常州国家高新区一直秉持“人才强区”战略理念,从一张床到一个房,再到一座社区,实施人才“优居、优享、优智”服务工程,用最大的诚意、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服务,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实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下一步,常州国家高新区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五提行动”,以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提升创新驱动效能为导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通道。

  通讯员 新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李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