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江苏新实践特刊

南京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

为高质量发展找到更多“合伙人”

  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一角 视觉中国供图

  受访企业供图

 “总要来一趟南京吧!”过去一年,南京晋升“网红城市”。南京正全方位地借助新媒体推介手段,不断展示“网红城市”的独特魅力,展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推介南京城市形象。媒体融合赋能城市发展,带来的除了流量,还有“留”量。从“云端”到“线下”,南京不仅留住了游客,更留住了广大市场主体,全方位立体式的政务服务、政策支持,实现了南京与更多企业的双向奔赴。

  老城新城商圈跨年夜人气火爆、特色小店成游客打卡南京重要目的地、“顶流”生肖龙灯带来新一波消费热潮……2024年刚刚开场,不断出现的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不啻为观察南京经济的一扇窗口。消费市场开门红,也是南京大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横切面。

  南京“新年第一会”,同样释放了“真金白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信号。

  2024年1月2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理直气壮发展民营经济,为加快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将通过2~3年努力,在壮大创新型民营经济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创新型产业加速壮大、科技型企业竞相成长、领军型人才高度集聚、开放型生态加速构建,培育打造新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头部企业快速涌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营造竞争力更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创新生态。

  发展速度

  经营主体快速增长,总量达179.72万户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轫地之一,南京民营经济基础雄厚。截至2023年11月,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是企业,关键靠民营企业家。截至2023年11月,全市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总量达179.72万户,是5年前的1.7倍。民营经济保持活力和韧劲,成为驱动南京经济稳健前行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民营经济贡献税收收入137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5%。

  南京民企注重自主创新,聚焦细分领域。在有效期内,南京高企总数突破10000家,其中民企占比90%。近三年支持的12个国家技术攻关项目中,有10个项目由民企承担,占比高达83%。2023年,南京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其中超过80%是民营企业。

  南京民企积极开辟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民营创新型企业成为主力军。

  公司2021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2022年实现全年营收35.6亿元,近三年纳税超过5亿元……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少数同时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术开发能力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南京的业务又有了许多新进展。“我们目前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原料、动物检疫等多个细分领域确立了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领导地位。”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林说。而在他看来,这离不开南京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南京,聚焦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力争保持每年30%的营收规模增长,到2028年实现百亿级规模企业的目标,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服务温度

  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无事不扰、无时不在

  在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中,南京营商环境得分获评“前十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和“前十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华天电子集团副总裁、华天科技江苏公司总经理肖智轶用“发展的热土、投资的福地、创业的乐园”来形容南京。作为国内封测领域的领军企业,2018年华天科技江苏公司在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落户。

  在肖智轶看来,集成电路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企业必须要有足够大的规模、足够多的投入,才能度过较长的回报周期,才能抵御较大的变数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是典型的“赢者通吃,大者恒大”的产业。

  落户南京是否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产业学院、设立产业基金……南京为支持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精准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肖智轶介绍,从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华天科技仅用了17个月,这样的速度正是南京营商环境最好的印证。

  “我们在南京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实现产值50多亿元。带动社会就业近万人。”与此同时,肖智轶也感受到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

  2023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0.3%。经过多年培育,南京已成为新崛起的集成电路产业重镇。“未来三年,公司还计划在南京继续增加投资百亿元以上,全力在南京打造国内最大封测规模的生产基地,助力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肖智轶说。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将通过一系列举措,真正让“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无事不扰、无时不在”落地生根。

  政策力度

  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

  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儿?除了越来越优渥的环境,还要看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1月2日召开的南京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生力军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在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中彰显更强担当、作出更大贡献,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干货”,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助力南京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经济大省挑大梁”。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省会的南京更要走在前、做示范。

  当前,南京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对民营经济是重大机遇。南京将围绕这一定位,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南京提出,通过2~3年努力,力争再新增2~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00家、上市公司超200家;人才资源总量突破45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比超过15%。同时,要高效配置和集聚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构建竞争力强的国际一流创新生态。

  起步即奔跑、开局就实干。南京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稳预期的“决心”赢得民企谋发展的“信心”,以政策红利的“加法”赢得民企轻装上阵的“减法”,以主动服务的“热度”赢得民企发展环境的“温度”,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找到更多“合伙人”。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