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才地图”实名制统计显示,2023年常州市共引进各类人才12002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82179人、技能人才37841人,同比增长8.44%,再创历史新高,为常州市迈入GDP万亿之城和“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引进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中,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达90.01%,常州正逐步成为青年人才最向往的城市之一。
常人社 陈云龙
引才打造“智造名城”
2021年至2023年,常州市引进人才数量分别为105473人、110678人和120020人,数量增长的同时,引进人才质量也连续增长,连续三年引进的硕博研究生分别为4207人、4717人和6000人,并且增幅越来越大 。同时,常州市引进外地人才连续增长,三年来引进市外生源人才分别为63735人、68085人和68328人,常州对外地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
其中,1257家新能源规上企业共引进人才21988人,占全市引进人才总量的18.32%,在全市引进人才排名前10位的用人单位中,有8家是新能源规上企业,共引进人才7170人,占全市引才总量的5.97%。
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常州市制造产业集群聚集人才成效明显。2023年制造业引进各类人才50970人,同比增长34.48%,占全年引进人才总量的42.47%。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人才明显,2023年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企业引进人才31345人,占全市引才总量的26.12%,排名前三位的为高端装备集群、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群,与常州市“智造名城”人才需求相匹配。
“青春留常”,聚才引才
多年来,常州持续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搭建“供需”双向奔赴的“桥梁”。组织各辖市区赴上海、成都、武汉等11个城市、28所高校开展城市宣传、政策宣讲、项目和人才对接活动,推动更多人才智力、创新资源和合作机遇向常州集聚,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从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等省份引进的人才均有较大增长,今年从省外引进的学历人才45875人,占引进学历人才总量的57%。
“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在常州高校留常就业的大专毕业生给予综合资助,对留常成效明显的在常高校予以奖励。”常州市人社局人就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三年来,常州建设人才公寓11万多套,开设‘青年驿站’供求职学生免费居住,构筑引聚青年人才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