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江苏文脉

南京百年高校纷纷对外开放 导游非这位“张先生”不可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

两江师范学堂手绘全图

三江师范学堂开办合影(1903年) 魏光焘 (前排左)、张之洞 (前排右)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扫码关注 江苏文脉公众号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寒假快到了,这些百年高校纷纷打开大门,官宣可以预约参观,为江苏文旅“上分”。其实,南京的许多高校都和晚清名臣张之洞有关,它们前身都能追溯到1902年张之洞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可以说,是张之洞为南京播下了大学种子。

近日,《张之洞的乱世突围》新书出版,作者张华侨将张之洞在南京的故事娓娓道来。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文

储希豪 钱念秋/摄

部分图片由张华侨提供

精心的筹谋 创建三江师范学堂,播下教育的种子

走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古老的墙垣映射着梧桐树叶的光影。大礼堂前,碧绿的池水在阳光下宛如翡翠一般,处处弥散着古朴、宁静之美。

这里在明朝是国子监,也是张之洞亲自选定的三江师范学堂的校址。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筹办学堂折》,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这一主张立刻得到了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

他派人专门去日本考察,并于1903年2月5日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指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学务全局之纲领”,并提出创建“三江师范学堂”。

筹建三江学堂时,张之洞为聘请教师,专门致电江苏吴县人、进士、在湖北巡抚衙门任职的邓孝先(1868-1939),句句恳切:“江苏要开办学堂,毫无头绪,已经约江苏绅士来南京商议,务请你惠顾光临。江南为天下人仰望,现在学务尤其重要,你千万勿要推脱。”

张之洞对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建倾注了满腔热情。他运筹帷幄,规划设计,几乎确定了所有的方针大计和具体细则。

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办,此时张之洞已回湖广总督本任,魏光焘接任两江总督。1904年11月,学校正式招生开学,主要面向江苏、江西、安徽三省招收学生。

三江师范学堂是清末实施新教育后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一所师范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学堂模仿当时的日本教育体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办学方针。

教育家、书法家李瑞清出任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学校规模迅速扩大,进而发展为东南第一学府。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著名科学家周仁,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国画大师张大千等。

今天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都追溯三江师范学堂为源头。

卓识的远见

修建了南京第一条马路

从下关码头开始,经过仪凤门、鼓楼,直达大行宫总统府……这里曾经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条“马路”。

1895年,张之洞下令修筑“江宁马路”。“马路”用砖石铺成,石料采自紫金山,参照上海租界的马路技术结构标准。虽然宽度仅6~9米,约同今天的“双向单车道”,但这条路是南京交通从土路、古道转向近代道路的起始。

《南京通史·清代卷》记载,马路还有相应配套。考虑客、商从下关码头登岸进城,张之洞设立了南京最早的“公交机构”——“成泰马车公司”。

当时的《申报》报道称,沿路“商民逐渐起盖,房屋夹道,店肆林立”。张之洞在上疏中称,城北“不过三年,可成街市”。

忧郁的底色

南京许多角落都留下张之洞的叹息

南京台城鸡鸣寺有豁蒙楼,多说是张之洞为纪念杨锐而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是张之洞的得意门生,在1894年,他曾和首度署理两江的张之洞同游台城。

那是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便衣简从的张之洞与杨锐同游凤凰台后来到鸡鸣寺,在清幽的月光下饮酒欢谈,纵谈经史百家、古今诗文,不禁兴致勃勃,以至于忘记返回住处。直到东方将要露出曙光,才回到总督府。

1902年,张之洞再次署理两江,距离杨锐遇害已过去4年。当他重游鸡鸣寺,会想些什么?“徘徊当年与杨锐尽夜酒谈之处,大为震悼,乃捐资起楼,为杨锐纪念,更取杨锐所诵‘忧来豁蒙蔽’句,曰‘豁蒙楼’。”

除了两度署理两江总督之职,张之洞还曾在其他时间来到南京。《江苏文库·史料编》之《金陵园墅志》中,收录了一首张之洞在清凉山翠微亭写下的诗。

1904年春,张之洞难得清闲,到南京故地重游,盘桓了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他游玄武湖,访青溪。

游过青溪,张之洞到羊皮巷参加了一场饭局。饭局结束后,张之洞以《羊皮巷某氏园》为题,记述此事,其中有“烦者有至乐,旁人不得闻。闲者有至苦,写我忧如焚”这样的句子。

此时的张之洞已经年近古稀,从他写下的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人依旧心事重重忧虑多多。

如今的南京,马路宽阔,四通八达

高校众多,人才济济

我们在这里,仿佛依然能听见一百多年前的叹息

也依然能感受到这位名臣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