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定了!2024年将办好这些民生实事

万亿之城再出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1月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10件民生实事情况。据悉,今年10件民生实事经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选出,包含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众扶、常有安居、就业创业促进、交通畅行、环境改善、公共安全提升10项工程。

陈云龙

“常有善育”工程包含新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10家,创建省级普惠(示范性)托育机构18家。开展科学育儿知识进社区500场次。幼儿园新增托班176个、新增托位3520个。建设儿童友好校外活动基地15个、儿童友好学校20所、儿童友好医院10家。面向职工子女、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开办“爱心暑托班”250个。

“常有优学”工程包含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学校43所,竣工13所,增加学位1.13万个。培优职业教育资源,新增专业、基地、平台、课程等省级优秀职业教育资源10项以上。加强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建设,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1000场。持续完善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实施重点关爱人群结对帮扶。

“常有健康”工程包含优化市级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市域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培育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2个,扶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省级医疗中心培育点12个、医疗关键突破技术项目12个。新改扩建体育公园8个、健身步道118.3公里,新建更新村(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点457个。

“常有颐养”工程包含免费为80周岁以上本地户籍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健康随访服务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推进100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分层分类补贴特殊困难、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龄老年人家庭。建立、完善老年助餐平台,推动市、区两级助餐补贴同城共享,加强老年助餐质量监管,鼓励餐饮企业推广智能点餐服务。

“常有众扶”工程包含新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德康驿站”8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8家,改造提升省级综合性“残疾人之家”7家。推动非本地户籍遇困对象“一户一档一策”电子档案全覆盖,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救助。为全市近1.4万户低收入人口家庭一次性赠送200度电。

“常有安居”工程包含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6个、居住区及周边建设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500个。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筹集)10840套(间)、基本建成7470套(间)。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1.5万户。新建或改造菜市场9个。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包含深入实施“青春留常”计划,为在常高校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少于15场,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3万个。开展2024届常州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创业服务。支持大学生创业不少于1500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对符合条件的留常就业创业的在常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住房公积金缴存补贴。

交通畅行工程包含持续完善城市路网,完成道路建设14条,实施路口改造工程6个。开展“微治理”交通堵点3处。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5条。新建和改造候车亭187个,地铁主要出入口公交站台电子站牌全覆盖。更新纯电动公交350辆。

环境改善工程包含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50个以上、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达标建设300个以上。建成口袋公园28个。新建237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新建或改造提升城市公厕100座,新改扩建农村三类以上公厕137座。建成市级示范幸福河湖25条、小型节水型灌区5个。

公共安全提升工程包含完成非居民用气场所瓶改管、气改电10000户。建成公共安全体验馆10家。开展重点领域人员安全教育培训8万人次、全民自救互救技能普及培训9万人次。开展网络餐饮“阳光后厨”行动,培育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12条,打造网络餐饮示范店100家。举办识别真假检测报告公益宣传活动20场。提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改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10处,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500场次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开展城市防洪内涝治理项目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