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常州官宣迈上万亿台阶,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
此前,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预计2023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2022年烟台GDP总量为9516亿元,以报告透露的6.5%增幅计算,烟台2023年经济总量将突破1万亿元,昂首挺进万亿级城市行列。
这意味着,全国“万亿俱乐部”再次扩员,从原来的24城增加至26城。这26城有着怎样的发展格局?它们因何跨入“万亿俱乐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熊平平 龙秋利 文/摄(除署名外)
万亿之城发展都有哪些特色?
“万亿俱乐部”是指GDP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已经成为一座城市发展重要的里程碑。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城市发展具有风向标意义,观察“万亿俱乐部”,能够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2022年的GDP数据为基准,除了常州、烟台,另外24座万亿之城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
回溯万亿之城发展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缩影:2006年,上海成为我国首个GDP跨入万亿的城市,随后GDP“万亿俱乐部”不断扩容。2012年,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六城GDP超过万亿,到了2021年,东莞GDP达10855.35亿元,成为我国第24个万亿城市。
常州大学中吴智库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伟认为,纵观26城的发展路径,各有特色,但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具有先天优势或改革开放先发优势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南京等城市;第二类是举全省之力打造万亿之城,例如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成都、武汉、西安、郑州、合肥,它们既是省会城市,又是当地唯一的万亿之城;
第三类是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民营经济很发达的城市,比如苏州、宁波、无锡、泉州、南通和常州等,这类城市多是地级市。
翻看中国地图,将26座万亿之城在上面一一标注,会有哪些分布特征?“26城的分布格局,其实和我国的经济版图是吻合的。”彭伟指出,经济发展关键要抓住“三个圈”,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目前,万亿之城最多的省份属江苏,拥有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5城,广东拥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城,其次是山东,拥有青岛、济南、烟台3城,浙江(杭州、宁波)、福建(福州、泉州)各有2座万亿GDP城市。
从经济圈角度来看,长三角汇聚了9城。按GDP破万亿先后顺序看,分别是上海(2006年)、苏州(2011年)、杭州(2015年)、南京(2016年)、无锡(2017年)、宁波(2018年)、南通(2020年)、合肥(2020年)、常州(2023年)。
彭伟认为,万亿城市之间可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保障上“强强联合”。例如正在建设中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已在相关领域展开了突破性合作。
新晋成员常州何以万亿?
2022年常州GDP为9550.1亿元,2023年迈入万亿之城是意料之中的。
1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常州市市长盛蕾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预计常州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迈上万亿台阶。
常州何以万亿?彭伟对其发展路径进行解析。“首先常州的工业基础很好,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丢掉工业这个基本盘。”彭伟说。
据悉,常州建立了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5个。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全面起势,溧阳市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新北区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是常州冲刺万亿GDP的决胜年。在以往的十大产业链基础上,常州提出,加快构建具有常州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5”举措成为全新的构想。其中,“1”是聚焦下好新能源之都“先手棋”,“5”是以创新驱动、固基强链、生态营造、开放合作、数实融合为主攻方向。新能源之都目标上升为常州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首要任务。
“新能源之都”的目标,无疑是支撑常州GDP破万亿的关键因素之一。常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常州新能源制造业领域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产业产值对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5.5%、8.7%和8.2%。
可以说,从先进制造到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一大批在全球市场叫得响的常州制造业企业脱颖而出,带动整个行业实现稳增长。
此外,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现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引进企业的层次。常州深谙这一道理,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当好“店小二”“急郎中”,和企业家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同样让彭伟感触很深的,是常州整体呈现出的精神面貌。“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勇争第一,耻为第二,‘万亿之城’的目标激发了大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一点也很重要。”
以上几点,对于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来说,都是适用的。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坚持做,同时充分把握像制造业发达、科教发达等已有的资源要素,冲刺“万亿”显得水到渠成。
“接下来,常州首先要继续夯实家底,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巩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已有的优势。”彭伟表示,常州已经开始布局未来产业,为十年后的高质量发展打基础。
谁会是下一个万亿之城?
常州、烟台晋级,是全国万亿之城时隔两年的继续扩容。下一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会是谁?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以2022年经济数据观察,全年GDP总量在8000亿元—10000亿元之间的城市共有6个,常州和烟台GDP总量超过9500亿元,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的GDP总量在8000~9000亿元之间,7000亿元梯队的城市包括厦门、沈阳、昆明、绍兴、潍坊、南昌、扬州、盐城等。
也就是说,未来的万亿GDP城市将主要是上述城市。
2022年,唐山以8900.7亿元的GDP,位列全国第27位,徐州以8457.8亿元的总量排在唐山之后。2023年前三季度,唐山市经济增长5.4%,增速快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徐州作为苏北的“种子选手”,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0%。早在2021年,徐州就提出“2025年GDP力争破万亿”的目标。
“徐州和唐山都是资源型城市,传统的支柱产业是煤矿和钢铁,这些年都在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发展,距离万亿之城目标越来越近。”彭伟表示,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也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南昌、昆明这些省会城市都在大力促进发展,未来几年内也会很快跻身万亿之城的行列。”
在经济大省江苏,除了徐州,扬州、盐城也先后明确提出未来三五年实现万亿目标,迈入GDP万亿之城。据了解,扬州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5亿元,盐城202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79.8亿元,两城相差不到30亿元。
有网友发现,目前江苏五座万亿城市的车牌开头分别是苏A(南京)、苏B(无锡)、苏D(常州)、苏E(苏州)和苏F(南通),待徐州(苏C)跻身万亿之城,江苏车牌开头从A至F将全部是万亿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