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2024江苏省两会

省政协委员郑晶建议:

抓好申遗成功十周年契机 领衔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郑晶

在2024年江苏省两会上,江苏省政协委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郑晶带来了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建议。她表示,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相关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更应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保护、传承、利用、宣传大运河文化做出新实践。

郑晶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江苏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但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首先,要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深化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郑晶建议,应围绕大运河主线开展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研究,推动大运河文物、遗产点和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在实践中加快培养研究型人才,提升对大运河文化的阐释理解和科学研究水平,激发大运河文化活化利用高质量发展活力。

其次,郑晶建议要提高文化产品供给和传播效能,强化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升公众服务水平,发掘自身公共服务品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联展、巡展、外展等方式,打造高品质系列展览,讲好运河故事和中华文明故事,探索让大运河文化“活起来”的新路径,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强化大运河文化的交流互鉴属性,抓好自媒体宣传,积极与传统媒体建立联系,放大宣传效应,提高传播效能,为广大公众提供丰富的云端大运河文化资源。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抓好2024年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契机,奠定江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龙头地位。可以推出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的线下线上活动,打造申遗成功十周年和运河主题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展览展示、影视作品等,展现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再现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郑晶建议以扬州为重点城市,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核心展示区,将中运博打造成大运河文化研究阐释、展览展示和信息发布的中心,将江苏运河沿岸城市串联成一个整体,勠力同心将江苏打造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龙头省份。

近年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吸引了超多游客打卡。“这也能够看出大运河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2023年我们迎来了420多万线下观众,线上传播有1.1亿人次。后续将持续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借助博物馆这一平台推出更多更好的高质量文化产品。”郑晶说,2024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向公众推出“运河城市”系列的第三次展览,集中展示北宋东京城的展览。“前两年我们推出了唐代的洛阳城、元代的北京城,希望今年的东京城(也就是开封城),增进公众对不同时间节点大运河沿线城市的了解。”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频频“出圈”,也给博物馆带来了新的挑战,郑晶表示,在2024年将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观众对于大运河文化的需求。通过更多新的展示手段,比如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让观众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获新的体验。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张然 李楠/文 顾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