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苏州

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居民冯建华:

他用行动诠释“孝”的真谛

腊八节当日,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的志愿者来到宝邻苑4幢的孙兰巧阿婆家,为老人送上腊八粥和节日问候,老人的儿子冯建华小心翼翼地将躺在床上的孙阿婆扶坐起,一勺一勺喂着她品尝这份腊八味。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冯建华13年来贴心照顾卧床的老母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严未 高达

孙兰巧老人今年83岁,30年前,她不幸遭遇车祸,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那个时候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留下了病根。”孙阿婆说,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家庭,自己只能硬撑着,等上了年纪,腰伤越来越严重,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就几乎无法走动了,后来只能卧床,甚至无法翻身,连上厕所都需要在床上解决。

当时44岁的冯建华和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着母亲,家中还有备战高考的儿子,“我母亲看我这么累,也提出要去护理院,但是我怎么能放心呢,肯定是在家里舒心啊,毕竟我能每天陪伴在她身边。”冯建华考虑再三,在与妻子商量后,决定辞去工作,“这样既能全心全意照顾家里和母亲,也能支持我妻子的事业,她还有五年就退休了,奋斗至今不容易,我不能因为自己母亲需要照顾,让她放弃自己热爱的工作,谁说男人不能主内呢?”冯建华打趣说。

由于妻子工作忙碌,冯建华便主动干了大多数家务,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自学互联网,搜索各种资料,访问相关论坛和贴吧,学习照顾老人的方法和技巧,喂饭、擦身、按摩……冯建华一人承担了所有照顾母亲的责任,每一个小时左右要给老人翻一次身,四十五度角垫好枕头,让老人身体内的血液流通,早晚一次按摩四肢、泡脚……每天这些动作重复操作,冯建华毫无怨言。为了让卧床的母亲不觉得无聊,冯建华还学习下载歌曲,用U盘拷贝了许多母亲喜欢的戏曲,插在小音箱上放在母亲床头,每天陪着母亲聊聊天、听听戏、看看电视,用自己暖心的陪伴,帮母亲慢慢打发时间。

在上门走访的时候,躺在床上的孙兰巧虽由于常年卧床,四肢纤细无力,但是面色却红润饱满,说到儿子对她的付出,孙兰巧脸上写着满满的幸福,“我儿子是真的待我好,我们家亲戚都对他称赞有加,说我上辈子积的福,有这么孝顺的儿子。”在冯建华的细心照顾下,孙兰巧近来已经能够在旁人帮助下进行靠坐以及短暂下床行动了。

面对别人的夸赞,冯建华总是云淡风轻地表示,这只是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他说:“母亲为了家庭操劳一生,现在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予她儿子的陪伴和爱。”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平凡的冯建华用自己平凡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