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大江苏

“最美基层干部”孙飞:

返乡“新农人”带群众走上致富路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乔梁 记者 毛晓华)身材清瘦,肤色黝黑,1月23日,在姜堰溱潼一处麦田里忙碌的身影,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80后”新农人孙飞。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生态农业致富之路,成为乡亲们的贴心人。近日,孙飞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干部”荣誉称号。

孙飞是姜堰区溱潼镇夹河村人。2011年7月,他从江西宜春学院园艺系毕业后,留在当地开了一家保洁公司,生意红红火火。一次偶然的机会,孙飞从网上看到《祥泰之州》宣传视频后,萌发了回家乡创业的念头。

在孙飞的坚持下,父亲孙庆荣给了孙飞一小块试验田,让他独自管理,如果试养殖胡子鲶不成功,想回来种地的事就免谈。

孙飞买来大量书籍学习,夜里还睡在田头棚子里观察胡子鲶的生活习性,并聘请姜堰区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很快,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稻田养殖胡子鲶获得成功,亩均收入达5000元,是普通种稻麦的4倍多。

尝到甜头后,孙飞投资10万元先在夹河村流转土地20多亩,大规模进行稻田养殖胡子鲶。

2013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新概念,孙飞便萌生承包土地、组建农场、生态种植的想法。孙飞就挨家挨户游说,一口气租下了 300 亩稻田,并注册成立家庭农场。他将胡子鲶养在水稻田中,利用食物链关系,以鱼护稻,以稻护鱼,实现生态循环,种植过程中不施加化肥及农药。新型种植方式既有效控制了稻田里的害虫,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出的大米软糯香甜。

稻田养鱼生态立体模式成功了,给村里的农户们打开了创业的新大门,村民们打破了原先不敢干的顾虑,纷纷找到孙飞,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当年就有10户村民积极转型,流转近1000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从事稻田生态种植。

2014年,孙飞牵头成立泰州市庆荣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社员158人,流转本地及周边村镇土地1130余亩,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156人就业,他还与杭州一家销售公司签约,合作社提供仓库和产品,销售公司以高出市场价 10%~20%的价格收购。

截至目前,孙飞已经试验示范稻鸭共作、稻鲶鱼共作、稻甲鱼共作、稻锦鲤共作、稻泥鳅共作、稻龙虾共作等六种稻田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并在全区示范推广稻田生态立体种养4000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