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 刘恒菊
小时候,在过年前母亲是肯定要去买年画的。母亲是宁愿自己不买新衣,也要买年画。刚进腊月,母亲就会让我们把老屋泥墙上的旧年画撕下来,又命父亲把墙壁上的裂缝用新泥糊住,尽量让墙面平整一些。给老屋更换年画,是我家辞旧迎新的重要方式。
冬阳温暖的早晨,母亲就兴冲冲地去街上挑选年画。乡村街道上,卖年画的小贩就把年画铺展在地面上,年画的边角就用小石头压着,花花绿绿的年画充满浓浓的年味。母亲喜欢戏曲,尤其喜欢有公子小姐相爱情节的戏曲。所以她挑选的年画大多是一些戏曲年画,诸如《西厢记》《碧玉簪》之类。除此之外,她还买喜欢胖娃娃抱着红鲤鱼的年画。最后,挑选好的年画会被小贩放在一起卷成长筒状,再用红头绳系好,放在母亲的竹篮里。母亲又采购了一些年货,就挎着沉甸甸的竹篮,满面春风地走上回家的路。
买回来的年画,在贴之前母亲是不允许我们打开看的,主要是怕我们毛手毛脚弄烂了,我们对贴年画充满期待。贴年画前,母亲会用面粉兑水在铁锅里烧出面糊,就是要用筋道的面糊把年画粘贴到墙壁上。母亲小心翼翼地展开那厚厚的长筒,那戏曲里面英俊潇洒的公子、美丽端庄的小姐,还有胖乎乎抱着大红鲤鱼的可爱娃娃就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贴年画也很讲究,面糊要适中抹匀,贴到墙上要端正,不能倾斜,千万不能贴皱了。这些都要母亲亲力亲为,我们只是欢快地跑前跑后打打下手。年画上墙之后,满屋生辉。
在我们村,大年初一每家每户都要互相串门拜年的。村民们到我家来拜年,不少人都被我家墙上的年画吸引住了。他们往往顾不上吃我家的瓜子、花生和小糖,就围着戏曲年画开心地观看,还七嘴八舌欢快地议论着。高处的年画看得不太清,有人还站上了板凳细辨画面。一时之间,家里热闹至极。母亲一边招呼大家吃东西一边兴高采烈地插话点评年画里的戏曲人物。
母亲购买的年画在初一早晨大放光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欢,那是新年里母亲最开心也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