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楠楠
《彩虹预报员》是王选最新的短篇小说集,也入选了央视网2023年度文学类推荐书单。题材独特新颖,既有现实主义的烛照,也有先锋文学的探索;既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也有现代都市人的生存迷局。王选用十个故事,探究幽微人性、审视时代症候,编织出了一幅温情、纷繁、别样、魔幻的此刻和未来图景,体现了作家王选对于现代“文明”与人类“异化”的深刻思考,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作者对“人”的存在的检视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三重维度来进行分析。
第一重是城市与乡村的维度。个体在不同居住环境下的生活、价值观念和生存状态显示了空间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在王选笔下,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剥夺了个体的自主性,人们变得更加依赖社会系统和技术,生活方式也被标准化,相比之下,乡村保留了来自泥土的生命力,但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社会结构异化,留守的人成为弱势群体,被边缘化,换言之,“鱼儿沟”再也回不去了。
第二重维度是将“人”的主体性放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中探讨。这部小说集中的“变形记”既包含动物变成人,也不乏人变身动物的情节。现代科技的确可能导致人与动物的界限变得模糊和扭曲,甚至重新定义“人”的概念;随着基因编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具备了改造自身的能力,新的“异化”演变将挑战传统意义上人的主体性。这部小说集表达了逆向的忧虑,《斑马》主人公和同事的一项工作任务是表演《欢乐动物园》,员工通过灰色铁盒后变成动物,进入空旷的森林。经理则从枪管中爬出,捕获动物,将它们送进动物园,之后经理变成饲养员,给动物充气,让它们爆开。逃离的路上,十三个人把自己变成了红白相间的血斑马。这似乎向文明发出了诘问:人类究竟是在进化还是退化?
第三重维度是人类与AI关系中的“人”。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让人们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个体与智能产品的交互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也对人的主体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X或x》中的手机新娘,《咸城夜逃》滴水不漏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令人不寒而栗。
就创作风格而言,我倾向于把王选放在韩东等人的脉络中去把握。那是一种混搭、拒绝被归类的倾向,既有经典文学作为支撑,也与流行文化保持精神共振,即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风格。王选试图描述我们所身处其中的技术、消费主义主导的、去中心化的世界。那种现代性的矛盾体验——人们具备了改变世界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改变了人自身——令人刻骨铭心,就叙事方式而言,表现为游戏、自我戏仿、混合、兼收并蓄、反讽,以及对于异化、偏离、不合作的兴趣。
你会在小说集中看到海子式的诗作“我决定要去北方/八月有雨/绵密细长/到九月,天放晴/秋天暴露原形”;还会发现麦尔维尔的“抄写员巴托比”变成了二十一世纪的“人工智能保安”;《伤不起》则讲述了“我们小人物,小把戏,可伤不起”的故事,小人物在权力关系中的异化与契诃夫笔下动辄得咎、如履薄冰的小职员如出一辙;《八爷》多少有马尔克斯的影子;《X或x》人物在伤口上长出花朵,有如鲍里斯·维昂经典作品《岁月的泡沫》身患重病的女主角,不过,与那诗意的意象不同,王选笔下的奇异花朵象征着赛博时代的机械血液。
此外,小说集中同时代流行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X”被视为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等人乐于使用的符号,暗含着对未知、高科技的探索,以及人类利用技术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彩虹预报员》主人公“我”的工作是帮助人们切除不愉快的记忆;其情节设定让人联想到Apple TV制作的电视剧《人生切割术》,记忆可以被切分成互不相关的部分,成为权力控制的手段。
直击当代人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尴尬,旨在刻画芸芸众生的厚重命运,虽然是这本书的核心主题,但其后现代风格与“异化”的奇诡想象,则为强化这一主题起到了根本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