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市场上一些商品及服务价格骤然升高,尤其是洗车、理发、家政保洁、餐饮等服务行业,更是“涨”声尤甚。
表面上看,“逢年必涨”确实能让一些商家赚一把,但随意涨价却是一种短视行为。
从一个理性的态度来看,“春节式涨价”符合市场供求规律,大多数老百姓也能理解,但问题在于,“春节价格”既不能只由商家“一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涨得无序无度,必须设定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也给商家保留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这起码对应着三个方面:一者,如何涨要有标准;二者,何时涨应定规矩;三者,涨多少要有限定。对于上涨后的价格,也要予以明示,并事先与老百姓讲清楚、说明白,切实满足他们的知情权,避免价格欺诈。
一言以蔽之,“春节式涨价”要给消费者一本“明白账”,必须摆在桌面上公平博弈,并纳入到价格构成机制中。江阴 徐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