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大江苏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江苏取得多项第一

2月4日,江苏召开“贯彻省‘两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系列发布会之“建设制造强省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专场,介绍2023年江苏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过去一年,江苏坚持以制造强省建设为统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1650”产业发展体系,工业经济实现率先整体好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新月

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2023年江苏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升,“压舱石”作用在进一步彰显。江苏2023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超过全国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新建投产企业贡献全省工业经济30%的增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九年全国第一。

江苏编制实施年度500项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全年16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72个项目竣工投产,全省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9.1%,分别高于全国0.1个、2.6个百分点。同时,全省还扎实抓好国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惠企政策落实,累计2.2万家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额超100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2.2亿元,全国第一。

办展会、签协议,江苏聚焦10个国家级集群

过去一年,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六个一”工作机制,累计成立专家委员会49个、促进机构71个,梳理建立5145家重点企业库、3.6万家“1650”产业体系企业库,针对性制定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同时,江苏聚焦10个国家级集群,“一群一策”编制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一群一品”开展对接活动,高质量举办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全国性展会,省政府与中国商飞、中航发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推动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例如造船业,2023年江苏造船业三大指标占全国份额均超四成。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全球手持订单30强船厂榜单中,中国共有20家船厂上榜,其中有8家来自江苏。中国手持订单30强船厂榜单中,江苏扬子江船业位居第一。

江苏有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第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江苏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023年,江苏成功获批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家,并列全国第一。同时,还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26家。江苏制定“1650”产业体系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实施方案,全年安排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59个,完成项目验收69个,累计121个。

2023年,一批项目攻关突破,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例如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止裂钢”项目,开发了世界难度最大的100毫米厚度的集装箱船用止裂钢,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解决了船用核心材料的关键难题,满足了高技术船舶对高止裂韧度钢板的迫切需求,并实现全球首次示范应用。

此外,江苏持续推动创新成果“推用转”,全年发布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1234项,推广信创产品1535项、首台(套)装备76项、首批次新材料31项、首版次软件112项。

江苏两年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

“数实融合”推动制造业提速换挡,2023年,江苏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4%左右。两年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2万余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约2.5万个,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覆盖率近65%。

2023全年,江苏新增国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5G工厂97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1448家,均居全国第一;新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01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2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21个,苏州入选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智改数转网联”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例如百年老厂无锡一棉,通过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企业产量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不合格品减少25%,吨纱用电降低10%,运行成本降低22%,工人劳动强度降低60%,万锭用工15人以内,先进生产线达到10人左右,用工成本降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