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国家和省市级劳模5名,56名员工获国家和省市级表彰;实施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投入约100万元为全体职工办理了江苏医惠保1号;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72次,覆盖4325人次,取得各类职称、操作证书、职业资格证书352本……1月5日,盐城港集团召开第二届一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晒出三年来工会工作的亮眼成绩单。
“让职工真正成为盐城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盐城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正雄掷地有声。近年来,盐城港集团始终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生活、文化需求及事业发展等“关键事”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归属感,让广大职工工作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通讯员 吴昊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振军
弘扬劳模精神
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凸显
自2020年6月16日成立以来,盐城港集团聚集“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安全感、幸福感”“六感”硬核,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员工主人翁地位,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增进职工福祉,广大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
据了解,盐城港集团现有职工3335名,其中女职工889名,员工入会率100%,平均年龄40岁。该集团全力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培养一支站位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新时代港航铁军,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大职工推动发展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凸显。
全力培植先进典型。三年来,该集团培育国家和省市级劳模5名,56名员工获国家和省市级表彰。成功培育袁欣团队、海燕班组、木兰班组,充分展现“盐港之花”勇挑重担、实干笃干的精神风貌。大力号召职工参加新时代“百团大战”和“南征北战”等市场攻坚活动,助力提升经营能力,在淮河战略等集团重大战略中展示风采,以实绩说话,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引导作用、带动作用。
聚力工会品牌创塑。创立“甘为工匠——乐做港口螺丝钉”工会品牌、“盐港之花——巾帼风采绽芳华”妇建品牌,共评选表彰出44个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叫响做实“甘为工匠”“盐港之花”品牌,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爱港爱企爱家的良好风尚。
着力打造宣传阵地。切实履行工会宣传教育工作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依托“一网、一号、一报、一刊”,累计发布“凝聚六感”“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文章133篇,累计点击量7万+,持续对外讲好盐城港故事。在全国职工宣讲比赛中2名职工获中华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颁发的“云宣讲”达人称号,充分展现了盐城港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坚持职工至上
共建幸福和谐大家庭
“今天菜品真丰富,我喜欢吃的白灼虾、红烧鸡都有!”盐城港集团大丰港区职工小冯,平日里在职工食堂就餐,每每看到各式各样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都要拍照发朋友圈,配上港区美景生活,圈粉无数,引来许多羡慕。
提升舌尖上的幸福感,是盐城港集团倾力打造幸福企业的一个缩影。三年来,该集团切实发挥“娘家人”使命责任,共建其乐融融共生共荣和谐大家庭,让每一名职工都身处“幸福包围圈”。
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该集团先后制定和完善《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权益保障、丰富职工精神生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扎实推进集体协商,坚持和完善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累计召开工代会3次、职代会6次,决策议题11项、审议制度20项。实施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投入约100万元为全体职工办理了江苏医惠保1号。
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该集团先后开展“6·16”文化艺术节等文体活动113次,覆盖9819人次,职工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强化阵地建设,建成职工之家8个、职工书屋8个,培育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14户;组建集团篮球队等4支业余球队,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以竞技运动为窗口拓宽对外交流平台,助力提升盐城港对外知名度。
此外,按照“三必访”的要求,三年共走访慰问1847人次,向38名困难员工家庭提供帮扶;持续推动“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覆盖4713人次。推进女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建设母婴室、心理咨询室,组织开展“情暖女神节·巾帼展风姿·职业添魅力”等女职工活动8次,组织参加各类联谊活动6次,覆盖57人次,情暖“半边天”。
持续深化产改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来到盐城不到一年,就被这里温暖融洽的工作氛围深深吸引。”近日,盐城港集团三级公司盐港聚融商业保理(上海)有限公司风控合规部经理李俊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刚入职时,集团安排她到滨海港进行了三个月深入一线的挂职锻炼,不仅有专人辅导,定期还有港航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记者了解到,盐城港集团以产业工人的需求和期盼为导向,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不断推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具体表现为:建立重点课题调研、专项工作调研、职工状况调研、领导驻点调研、部门挂钩调研的“五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基层工会组织44个,形成寻策问计直到一线、宣传贯彻直抵基层、制度解答直达主体、经验做法直接分享、问题需求直达部门的“五直机制”;建立有需必送、有喜必贺、有因必访、有难必帮、有惠必普的“五必机制”,切实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成果。
统计显示,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72次,覆盖4325人次,取得各类职称、操作证书、职业资格证书352本。组织实施并参加各类省、市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13次,覆盖132人次,有56人次获奖。实现“五小”创新项目及港口设备改造41项,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在一体化融合“五大任务”中献计出力。组织参加首届长江港口门机集装箱岸边吊操作职业技能竞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
与此同时,该集团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市内、市外9所高校全方位合作,搭建2处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提升人才建设效能;实施人才学历提升、职称和技能资格考试评定与人才考核、晋升和薪酬联动管理;建立老、中、青人才队伍培养体系,进一步发挥“老带新”“师带徒”的传帮带作用,持续开展拜师活动,鼓励劳模、高技能人才传经验、授技能、带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