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 彭海玲
四时有景
时序进入立春,心头总会燃起一种激动和欣喜。立春,是一个活跃着的动词。
在农历的正月与二月,正值早春时节。忽寒忽暖的气温,像恋人的脾性,阴晴不定,难以捉摸。早春的样子,如同一个从梦中刚刚醒来的人,眼角带着几分睡意,眯成一条缝儿的眼睛也不愿早早地睁开,直到悠长地伸个懒腰,这会儿才意犹未尽地,慢慢张开。
我最爱早晨第一缕从窗玻璃投进屋里的阳光,光亮,并不那么刺眼,有着一种让人舒服的温和。蜗居在被窝里,也不想起床。待阳光照过窗前的树,摇曳着一枝枝光影的时候,慵懒地扯一扯温暖的被角,还是情不愿地直起身板,穿衣,下床。房间外头,刮着风,有些微微冷。
不知是冬天太长,还是春天的脚步太快,以至于让我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掉进了时间错觉的窟窿中。
走出房间,暖气的温热渐渐远去。随之而来的,便是愣头愣脑的风所带过来的凉意,而我也不禁打了一个麻酥酥的寒颤。呀,原来,这就是早春北方大地的真实温度。
记得头一次来北方,还是多年到北方读书。我一个人背好行囊,乘坐着由重庆西开至济南的绿皮火车。窗外的景色随着火车的前进变幻着,而温度也紧紧跟随,不断变化。川渝地区的浪漫和温暖,穿越陕西秦岭隧道时的飕飕冷意,以及跨越豫、鲁地区时独有的干燥,都成了我不能忘却的记忆。
在北方生活多年,我也渐渐习惯了当地的风情与习俗。从深秋到初春的这段时间,身上无一不是一种“全副武装”的围裹。羽绒服、棉围脖,口罩与棉手套,都成了我跨越这个季节的必不可少的准备。
北方的吃食,比较简单。早餐,通常是伴随着一杯热乎乎的豆浆或者小米粥开始的,再就着几张煎饼或者几个包子、馒头,吹吹呼呼地吃着,叫一个滋味了得!在南方时,我们寻觅的是一份精致,而在北方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份填饱肚子的安稳。
北方的春天来得迟,通常要等到三、四月份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才能目睹绿叶满枝丫,花开动京城的派头。而早春时节,看不到枝头绿叶,也闻不到花香,听不见鸟鸣,一切似乎还沉浸在冬天的围栏下。只不过,河畔的柳,摆动着身姿,青松依旧绿,从寒冬一直伫立到了初春。
立了春,心里忽然有了一种踏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