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公布,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它们将与长征十号运载火箭一起完成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目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先期开展无人登月飞行,并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
“梦舟”“揽月”背后有何特殊含义?飞行器研制进展如何?中国载人登月如何实现?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定了
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登陆月球成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随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全面启动实施,用于载人月球探测的新飞行器命名也提上日程。
2023年8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航天、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组织机构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近2000份投稿。经专家遴选评审,将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将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
据介绍,新飞行器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梦舟”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可以同时满足中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需求。主要用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登月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环月轨道,近地轨道飞行任务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空间站。
“揽月”着陆器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用于环月轨道和月球表面间的航天员运输,可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并可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具有高安全、高可靠、落月精度高、适应月面环境能力强等特点,是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目前,“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梦舟”“揽月”藏着中国人对月亮的偏爱
“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也是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传承。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两个型号,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其中登月版采用“梦舟Y”(飞船名称+“月”字音节的大写首字母)。
“揽月”典出于毛泽东著名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当中的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表示,诗仙李白说,忽复乘舟梦日边,屈原则说,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所以千百年来,我们的梦想与征程一直都是星辰大海,而航天梦就是我们中国梦的最典型代表。而且梦舟,它和神舟、天舟飞船系列形成一个传承,所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揽月是月面着陆器,那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揽”这个动词,你看它的提手旁,它特别主动,就像我们人类伸出一只手去温暖地拥抱月亮。而且毛主席说,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巧的是,1986年的3月,“863”计划公布,当时航天技术成为第二大项。从1986年的3月到今年的2月,算一算刚好整整38年。而且,我们的航天员在月地之间来往,不就是谈笑凯歌还吗?这首词最妙的是最后一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的载人登月,不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登攀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选择在元宵节公布载人登月重要航天器的命名方案,代表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月亮的热爱和憧憬,可谓恰逢其时、别具意义。
“梦舟”“揽月”接续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可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梦想。
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按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已于2023年底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研制工作。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着陆器和登月服等主要飞行器已完成方案阶段的各项研制工作,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在载人登月探测任务中,飞行器和航天员要面对的是更加遥远和艰险的太空环境。中国空间站多次开展的快速交会对接与出舱活动,为我国载人登月关键技术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中国航天员将这样登月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领域研制人员马晓兵称:“相比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新一代载人飞船采用两舱结构,一个服务舱和一个返回舱,整个结构尺寸比原来更大,这样能支持长时间的飞行。”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在3天的飞行试验中,试验船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科研人员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5月8日,试验船从远地点高度超过8000公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以此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方案。
马晓兵表示,验证了整个的返回舱气动外形,包括一些重复使用的设计,还有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针对月球任务,还要进一步做全面性的系统升级。上次没载人,载人支持的环境生命保障系统都要加上去,保证可以实现去月球和安全返回。针对深空载人飞行时间长、飞行距离远的特点,研制人员重点加强了对航天员安全保障方案的设计。
相对于近地飞船离地球还比较近,可以在4小时内应急返回地面,但去月球的往返时间至少在两天以上,这就要求飞船具有一定的冗余系统,确保能维持这么长时间。
据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将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着陆器、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两个飞行器在环月轨道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着陆器,并由着陆器将航天员送上月面,航天员在月面按计划开展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乘坐“揽月”着陆器上升到环月轨道,两个飞行器再次交会对接,航天员将月球样品转移到飞船,飞船由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专家介绍,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按照“方案研制、初样和正样研制、无人飞行试验、载人月球飞行任务”分步展开,目前火箭、飞船和月面着陆器系统等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季启明表示,航天员测控通信、发射场、着陆场等系统已完成总体技术方案,文昌发射场新建的各项测试发射设施设备也将全面启动建设。
据马晓兵介绍,目前正在按照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的目标,全系统紧张有序地紧密推进各项工作。图文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人正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变为现实,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