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至23日,2024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文化艺术类手工艺术设计项目,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赛项由江苏省教育厅等16个部门共同主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全省17所职业院校的31名选手报名参赛。本次赛项形式为个人赛,每校参赛人数为两人。
吴昀辰
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查
手工艺术设计竞赛项目围绕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教学标准、真实工作过程任务要求和企业生产现实需要进行设计,考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根据手工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本次比赛设置手工艺术设计工作过程任务要求和企业生产现实需要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竞赛内容。
比赛内容包括手工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手工艺术品创意设计、手工艺术品工艺制作三个模块。其中,模块一手工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考核选手基本职业素养及工艺美术原理及历史知识,民族文化、文博基本知识,主要通过单选、多选及判断等形式考核;模块二手工艺术品创意设计,考核选手的手工艺术创意设计能力,主要采用根据指定主题进行工艺品创意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模块三手工艺术品工艺制作,考核选手的手工艺术品工艺制作能力,主要采用根据设计效果图或工艺图进行工艺品制作的方式进行考核。每支参赛队完成模块一、模块二和模块三,以综合成绩决定名次。
南京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玉春担任本次比赛的裁判长。他说,比赛中,各选手一丝不苟、沉着稳定,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发的精神面貌,让人看到了希望,值得在青年中提倡。
这个春节都扑在备赛上
5个小时的比赛时间结束,来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2级的两名参赛选手王妍和李鑫静静坐在休息厅的椅子上,一边品尝“能量包”里的食物,一边回味着比赛的过程。
“5个小时还是很紧张的。”李鑫说:“关键是要分配好三个模块的比赛用时。”她说,这次参赛的选手都是来自各个学校比较优秀的学生,所以比赛还是有些压力,这个春节她俩都只玩了一天,就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备赛中。
作为陶瓷手工成型专业的学生,王妍说,备赛中她大量翻阅各种资料,结合自己的专业,开拓思路、寻找感觉,也动手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呈现方法,泥板、拉坯、浮雕。当比赛现场公布赛题“数字未来”后,各种元素和意象都涌入脑海,最终她选择用区块链和芯片,将这两个现代科技标志性的事物和象征着未来发展的长方体柱状结合起来,她创作出了自己的比赛作品。作品以区块链的形式装饰柱体的底部基础,用芯片的结构、纹理塑造柱体的上部,以此反映未来社会与数字科技的融合。用陶艺手法表现数字科技要比金属材料更加简单,成型更快,赛后她颇有心得地说。
据悉,王妍和李鑫在本次大赛中双双获得了一等奖。
为了保障赛项的顺利进行,作为本次比赛的承办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校高度重视本次大赛的承办工作,严格按照大赛组委会要求及赛事标准,精心组织安排、精准落实推进,专设领导小组,成立赛务工作组,下设赛务宣传、接待服务、后勤保障、技术保障和安全保卫等工作小组,负责落实综合协调、新闻宣传、后勤保障、竞赛现场、食宿交通安全保卫等各项工作。工作组明确任务,用心服务,认真配合,团结协作,全力保障赛事的顺利开展。
为手工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探索路径
经过激烈角逐,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3名选手荣获一等奖;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等学校的6名选手荣获二等奖;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9名选手荣获三等奖。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李秀霞说:“此次比赛是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文化艺术类首次设立的手工艺术设计赛项,该赛项的设立和举办,为我校双高专业群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有效路径和方向,同时也检验了我校师生专业教学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我校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更加明晰了传统手工艺术设计在文创产业领域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传统手工艺术设计人才。”
作为大赛承办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表示,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将以参加技能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技能竞赛赋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培养手工艺术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