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什么最能代表苏州第一口春天的味道,那一定非青团子莫属。苏州糕点有这样的习俗歌谣:“一月元宵,二月二撑腰糕,三月青团子,四月十四神仙糕……”还没等到三月份,第一波青团子已经在苏州古城的葑门横街上市。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此描述青团。青团的“青”,来自江南田边湖岸常见的浆麦草,打出青汁,拌上糯米粉搅匀揉搓成团,包上各色馅料,蒸熟后珠圆玉润的青团子在圆扁的蒸笼里排列整齐,散发着独有的草叶芬芳,个个碧绿桑青,惹人喜爱,吃起来则糯韧绵软,肥而不腴。除了浆麦草,也有用艾草、鼠曲草、蒲公英或其他野菜汁的。正是这独特的“青”,使之在一众糕团中脱颖而出,成为欣欣向荣的春天的代言色。
苏州人的口味偏爱清甜,所以最初的青团多为豆沙、芝麻馅的。用老苏州的话来讲,这是最简单最经典最淳朴的美味,不可不尝。现在的青团经过不断地调味上新,一场味觉大战在人们的舌尖打响。这些年,蛋黄肉松、紫薯、五仁、玫瑰馅的青团,在葑门横街已是司空见惯。此外,还有青菜肉末、萝卜丝、巧克力、芒果奶酪等馅料,每种馅料的青团都有着忠实顾客。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虽然这段时间还没到青团销售的最高峰,但部分热门店铺每天都要卖出上万只。每年青团上市的季节,店门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横街某青团店店主沈建芬是昆山正仪人,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做青团。其所制青团馅料口味丰富,咸甜兼具,价格也较实惠,最便宜的豆沙青团1元/只,最贵的蛋黄肉松青团6元/只。周边其余店铺,每天最少也能卖出数千只,各家店铺价格基本一致。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高达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