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月27日下午,掩映在南京中山陵梅花山上的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画室,83岁的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书画鉴赏大家萧平教授,伸出右手搂着年近八旬的国画大家萧晖荣教授的肩膀,在他们合作完成的六尺整张国画《岁朝图》前留影,两位艺术家笑容可掬,仿佛回到了40年前刚认识时的光阴里。
同为“萧”姓宗亲的萧平、萧晖荣两人,相识40载,在艺术上多有交流与合作,因为绘画产生了手足之情。
2023年岁末,两人约定春节后在中山陵“萧晖荣梅花艺术馆”举办“翰墨有宗风”中国画联展。甲辰年他们聚首梅花山,似有人生逆行折返,重回起点的意味和心境。
居于金陵的萧平,是著名的史论家,擅诗书画与史论鉴赏;而生活在香港、汕头两地的江苏省政协原常委、香港美协荣誉主席萧晖荣,工花卉,亦写山水,尤擅写梅及鸟虫篆书法,创“文人雕塑”先河。两人均有丰富收藏,在鉴定方面皆有心得。40年间,但凡两人谋面,探研古今书画,乐此不疲。
此次萧平、萧晖荣以“归来”者的姿态,与嘉宾和游客见面,两人的友情与深情,让人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历经岁月而始终珍贵可敬的情怀。
天公作美,梅花馨香,让萧平、萧晖荣的精气神无比舒展,蓬勃的能量随之而来。开幕式后,两人耳语一番,决定给梅花山画一幅大画,以笔墨寄情。
画作完成,萧平、萧晖荣站在画作前留影,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艺坛领军人物“画美钟山”
14年前即2010年2月26日,“萧晖荣梅花艺术馆”在梅花山暗香阁正式开馆,迄今接待了无数游客。14年后的今天,萧平、萧晖荣用笔墨描绘出的五彩斑斓的艺术天地,再次见证“画美钟山”的艺术魅力。
展览由中山陵园管理局主办,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承办,广东省岭东美术馆、江苏钟山书画研究院协办。
15:00,画展启幕。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刘步健,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周和平,江苏省委老干部局原局长顾汉萍,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言恭达,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宋玉麟,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汕头市政协原副主席谢铿,江苏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夏涛,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姜巧玲,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敏,中山陵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汪东明,中山陵园管理局原局长王鹏善,南京市玄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千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黄正明,广东省岭东美术馆总馆长萧芬琪,广东省岭东美术馆馆长萧培创等领导和嘉宾莅临活动。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廖锦汉主持开幕式。
汪东明局长在致辞中说:“萧平、萧晖荣两位先生学养深厚、德艺双馨,是现代中国艺坛的领军人物。两位大师通文达艺、以德为邻,因志趣相投而成莫逆之交。本次中国画联展既是他们多年友谊的见证,也是苏港两地文化艺术交流的佳话。梅花凌寒傲雪、品行高洁,被誉为‘花中君子’‘岁寒之友’,历来咏梅、画梅之人不绝。联展作品以梅花为载体,用沉雄凝练之笔,写清逸典雅之韵,既有对传统技法的传承,又有对新时代审美的探索,充分展示了两位艺术家的深厚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意趣,令人赞叹不已。”
两位大家抒怀“情系钟山”
萧晖荣是一位通过长期收藏、鉴赏、交游、悟道,进而登上艺术殿堂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他在开幕式致辞中说:“我和萧平先生一起办展,我是陪跑的,始终都在学习。”他的谦恭、幽默和睿智,由此可见一斑。但其实,他的艺术成就如同坐标一样地存在,过去和现在都是。
萧晖荣作为当代著名书画家、雕塑家、鉴赏家,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美术创作并发表作品。萧晖荣笑吟吟地说:“办这个展览,最早安排萧平展30幅作品,那我就展28幅;他的大画多,我的小画多。这个和年龄没有关系,我天天在学习,天天在向大家学习。”
萧晖荣对萧平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萧平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出版《萧平书画集》等作品集30余种;《丹青论古今》《萧平之书、画、鉴、藏、论》等研究专著13部,可谓著作等身。
而萧平评说萧晖荣,也是惺惺相惜,他说:“晖荣兄是一位爱国爱港的艺术家。他以前都是给前辈给朋友办画展,一直到60岁,才开始为自己办展览,但后来居上,大器晚成。他艺术上的可贵之处是勇于‘自立门户’,创立‘岭东画风’。不仅如此,他还创办了颇具规模的岭东美术馆,我和玉麟兄都在那儿办过展览。晖荣兄画的梅花非常好,堪称一绝。这与他早期接触、学习朱屺瞻、陆俨少、程十发、赖少奇等大家不无关系。在这个馆中,就呈现着他与这些大家合作的作品及信札等史料,十分珍贵。”
萧平、萧晖荣在致辞中还同时谈到了“情系钟山”的渊源。萧平一直用笔墨绘就不同时代的南京画卷,萧晖荣14年来则将自己不同时期的国画、雕塑精品捐赠展览,他们共同为南京的人文艺术之美竭尽全力,贡献热能。而观众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获得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
心怀家国希冀“读懂钟山”
萧晖荣数十年来致力于梅花书画的研究和创作,其艺术造诣和卓越成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当天,他向中山陵园管理局捐赠画作《美美共欢》,汪东明局长接收捐赠,并向萧晖荣颁发捐赠证书。
这个瞬间,主持人盛情邀请萧平再度登台,见证萧晖荣的艺术善举。萧平的热情被点燃,他笑着边走边说:“下次捐赠作品的人就是我了!” 此言一出,现场掌声一片。
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画展开幕。人们纷纷进到展厅,一楼二楼皆人头攒动。莅临的领导、特邀书画界嘉宾、各界代表等300多位嘉宾、游客观展。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常胜梅,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超,也在傍晚时分赶来观展,对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给予称道。
纵观他们的艺术历程,萧平由画入鉴,又出鉴入画,画鉴相融,相得益彰。萧晖荣虽无特定师承,却主要从与艺坛前辈交游中博探诸家之长,自学成才,化古为新。二人虽出身有别,阅历各异,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传统作为艺术的根基,凭借着各自的天赋与努力,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
萧平、萧晖荣此番展出作品,不仅笔墨精妙、形神兼备,而且个人风格明确。萧平的作品尽收国内外山川美景,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萧晖荣的作品足见其“与梅共舞”的独门功力。
书法家黄正明观展后说:“两位杰出艺术家以其绘画精品表达其对于自然、生活、文化的独特理解,彰显出通文达艺、以德为邻的高尚品格,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永久魅力。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韧性、一种坚不可摧的底气。”
文艺评论家张澜涛认为,两位大家心怀家国情怀,深耕于民族文化之林,在艺术理念上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各以其不同的形式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舞翰墨,弄丹青,创造丰富的书画作品。
对萧平、萧晖荣来讲,他们一直希冀以书画为切入口“读懂钟山”,但两人又笑言“哪怕穷其一生,恐怕也难以读尽钟山的历史”。
萧平、萧晖荣志趣相投,恰因同宗姓氏,遂成莫逆之交。中国画联展既是他们多年交谊的见证,亦是苏粤港三地文化艺术交流之佳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友谊文化的最佳诠释。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