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好了,我想回家,想好好玩。”近日,8岁的童童(化名)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了手术治疗,不久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足迹遍布全国14个省(自治区)124个县(市、区)的偏远及经济薄弱乡镇,行程100多万公里,举办科普讲座400多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1万多人,免费筛查10多万人……11年来,有1600多名像童童一样的先心病患儿得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南医大二附院)公益项目“心佑工程”的救助,从而重获“心”生。
通讯员 陈艳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红娟
能救一个是一个,2014年启动“心佑工程”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在我国所有出生缺陷中高居首位。为救治更多的先心病患儿,2014年,南医大二附院成立李庆国领衔的心血管外科。
心血管外科刚成立不久,就来了一名患儿晨晨。9个月大的晨晨还不到6公斤,出生3个月就被确诊为先心病,晨晨妈妈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只身来到南京打零工。偶然的机会,听说李庆国帮助过类似的孩子,晨晨妈妈抱着一线希望找上了门。看到晨晨妈妈无助的眼神,李庆国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发动医护人员为晨晨献爱心,与此同时还向院党委请示免除了孩子的剩余费用。
1个月后,晨晨得救了。她的故事被媒体广为报道,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看到后非常感动,主动提出要捐资救治10个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李庆国深受鼓舞,找来中心同事商量:“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如果我们制订一个持续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的计划,汇聚更多的爱心力量,就能帮助更多的孩子!”于是,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救助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的“心佑工程”诞生了。
江苏对口支援到哪里,心佑团队就帮到哪里
在救助中,心佑团队发现,很多患儿出现严重症状才被送来医院,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他们决定送医上门,深入苏北基层免费做先心病筛查,尽早发现患儿。
不花钱能看病?最初,很多群众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渐渐地,心佑团队用真心真情换来了群众的信任,接受筛查的人越来越多,团队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有时,他们要跑好几个学校,一天下来就要筛查两三千人。由于十几个小时戴着听诊器,许多医生耳朵磨出了血,嗓子喊哑了,心超医生一天下来胳膊累得抬不起来,但是第二天大家依旧坚持做好筛查工作。
就这样,11年来,团队先后前往苏北16个县200多个乡镇,开展免费筛查400多场次约8万人,共救治600多名先心病患儿,他们被亲切地称为“车轮上的护心使者”。
心佑工程在苏北顺利推进,给团队成员以信心和力量,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远方。2014年7月,“心佑工程——新疆行”正式启动,柯尔克孜族17岁少年托依达力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之一;2017年4月,心佑团队将首批5名青海患儿接来南京;2019年8月,团队向海拔更高的西藏进发。
2019年8月,那曲10个月大的患儿多杰罗布患有复杂先心病-法洛四联症,在南京成功手术后回到拉萨。由于治愈后的心脏不能立即适应高原环境,他再次住院,当地医生束手无策。团队立刻派耿直和陆凤霞带着急救药品前往拉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孩子妈妈一把抱住陆凤霞,激动地说:“你们来了,我的娃娃有救了。”
江苏对口支援到哪里,心佑团队就帮到哪里。11年来,他们先后奔赴新疆、青海、西藏、贵州、陕西等地,行程百万公里,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架起了东西部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全力帮助基层医院
随着“心佑工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越来越多的医学精英加入心佑团队。医生耿直大学读的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曾做了2年公务员,由于老家经常有先心病患儿家属向他求助,他决定回到医院临床一线。从2014年加入心佑团队至今,耿直的大部分周末都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筛查先心病患儿。他常说:“一想到全国还有200多万存量的先心病孩子没被找出来,我就睡不着。”
90后医生高文2020年在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做规培,了解了心佑工程,“刚开始觉得中心工作这么忙,还要专门派医生出去做筛查,有点不可思议。可是当看到大家都在全身心地投入这个工作,尤其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决定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救治患儿的同时,团队也全力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2015年起,心佑团队启动“心脏超声医生免费培训计划”,以“师带徒、手把手”的方式,为苏北等地区培训了近百名心超医生,提升了当地心脏超声诊断水平;培训进修医生、西部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500多人,基层医护骨干1万多人。
“今年我们计划救助更多孩子,并且改变过去听诊加心超的筛查方式,在青海、西藏、新疆、陕西等地做全心超的筛查。”李庆国表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降低筛查过程中漏诊的几率,不让一个有先心病的孩子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