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2024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邢青松:

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链发展,培育更多乡村本土人才

邢青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南京高淳区农业产业中,螃蟹养殖是极具特色与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砖墙镇茅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多年来一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链发展,培育更多乡村本土人才。

在邢青松看来,“抓乡村产业发展,不能单独以农业思维来谋划发展,而要以工业化思维来抓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全产业链模式,推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他以高淳螃蟹养殖为例,建议在产学研合作和种业发展方面,支持高淳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广示范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全力提升螃蟹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建成辐射周边、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高品质种源基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邢青松建议,有关部门要支持培育更多乡村人才、乡土专家和农村能人,促进人才振兴。他建议健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一支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的本土人才队伍。同时他还建议国家和省市层面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育和外地人才集聚落户,有效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高素质农民、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等各类农村人才,鼓励引导他们在农村广阔舞台干事创业。

在金融支持和保障方面,邢青松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比如落实奖补支持政策,建立健全财税奖补政策,加大产业专项资金保障。优化金融管理政策,提高涉农贷款投放比例,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信贷资源配置、资金转移定价、挂牌上市等方面对重点农业产业予以倾斜。同时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深化政银担合作,进一步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增强投入“三农”领域的内生动力。通讯员 宁人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