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2024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宋青建议

加快推进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宋青

编者按:候鸟在天空欢歌、江豚不时跃出湖面微笑、麋鹿在洲滩芦苇丛中飞奔……这样和谐的生态图景,在长江沿线随处可见。一江碧水,不仅牵系着地方人间烟火,同样关乎着鱼类、鸟类等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近年来,长江沿岸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环境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潇湘晨报、九派新闻、江南都市报、大皖新闻、现代快报开展五省媒体联动特别策划,关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长江流域的生动实践,向碧水告白。

盐城黄海湿地上丹顶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翩翩起舞,每年在南京长江新济洲洲滩湿地内定期栖息的水禽超过5万只,苏州三山岛湿地已发现野生鸟类191种……如今,江苏物种数已经更新至6903种,其中水生生物物种大幅度增加。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副主委、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工作的建议》,建议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工作,推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更快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近年来,长江江苏段整体呈现出水生态健康状况不断向好、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提升、水生物种种群逐步恢复的趋势,改善了水生生物的环境。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关法治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宋青表示,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生态环境法典(以下简称“法典”)列入我国立法规划,“法典编纂关系到生态环境法律关系的重大调整,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远,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给予充分考虑,融入法典之中。”她建议在法典自然生态保护编中设置专门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法典编纂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

宋青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建立了国家公园体系,设立了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监测站点,加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由于生物多样性概念庞杂以及立法分散,保护工作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等诸多部门,构建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厘清各地、各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法定职责,形成合力,加强监管。”她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的研究内容在涵盖生物多样性各个层次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遗传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生物安全防控等的研究。

“在国家层面,虽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要求在环境保护法、海洋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所涉及,但内容比较分散、碎片化,不成体系,对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领域或问题也未作明确规定。”宋青还提到,目前云南、山东等地颁布了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江苏也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列入2024年立法计划。“建议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工作,强化顶层设计,支持并指导地方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 卢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