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常州演出市场太火爆了,就国庆长假而言,我们所有队员不是在音乐节现场,就是在演唱会现场。”周晓龙是常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二大队负责人。
从首届太湖湾音乐节到2023年22场大型演出活动,他和队员们见证了常州营业性演出市场的日益繁荣。无论是事前约谈、材料审核,还是现场监管、舆情跟踪等,他们对演出活动实行“闭环式”管理,确保每场演出规范有序,为常州打造“青春乐都”保驾护航。 张敏
对演出实行“闭环式”监管
周晓龙是一名90后,2015年考进了常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周晓龙印象中,刚到常州那几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并不像现在这样火爆。直到2019年5月,首届太湖湾音乐节在嬉戏谷开幕,太湖湾音乐节IP开始生根发芽。
对于乐迷们而言,买个票赶到现场享受音乐就足够了。但对于周晓龙和队员们来说,每一场演出的背后,他们都需要做很多工作。
“演出之前,我们要对举办单位进行行政指导,比如检查他们的审批材料、门票销售方案、场地座位图等等,并约谈主办方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演出现场我们会派执法人员核验演员信息及演出节目内容,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结束之后,我们还要按照相关要求让主办单位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归档。”
周晓龙说,从事前约谈、材料审核、现场监管、舆情跟踪到票务监管、事后反馈,队里对演出活动实施全流程、“闭环式”监管,从而确保演出规范有序。
多部门通力配合共保障
遇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比如音乐节或者演唱会,大队都是全员出动。一场演唱会,队里一般要派出4~6名队员保障现场,有时人手不够还需要支队进行支援。
从第一届太湖湾音乐节到第七届,周晓龙和队员们参与了每一场,亲眼见证这个常州本土音乐节IP逐渐发展壮大,人气越来越高,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音乐节品牌。
去年,常州迎来了音乐演出市场最高峰,特别是九、十月份,大型演出接二连三,周晓龙和队员们每次工作结束回到家,都已是深夜。
一场大型演出的成功举办,光靠文旅部门还不够,需要公安、交通、消防、气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去年,常州创新工作模式,推出大型演出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场演出之前,市政府都会召集各相关部门开会,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60万乐迷奔赴“青春乐都”
在文旅融合浪潮中,跨城观演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引领文旅产业潮流的现象级示范。“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2023年我去了两次常州,看完薛之谦,又去看张韶涵演唱会。”来自无锡的乐迷小沈为常州点赞,“常州演唱会搞得挺好的,秩序很不错,酒店也贴心,特别给我们粉丝准备了应援物品,感觉不错。”
近年来,常州优化过程管理、提升服务质效,为演出市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演唱会、音乐节、院线演出、小剧场……潮流与传统的碰撞、经典与创新的交融,一场场视听盛宴展示出了常州的时尚魅力。
2023年,常州营业性演出市场持续升温,累计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超1.6万场次,新龙芒禾音乐节、第六和第七届太湖湾音乐节、潮流文化艺术周及张信哲、薛之谦、张韶涵等大型音乐节演唱会活动22场次,场均参与人次近3万,总计吸引乐迷近60万人次,其中超过80%的观众为市外乐迷,18~35周岁的乐迷占比约90%,累计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综合消费近60亿元,掀起了一股“音乐+文旅”的消费热浪。
追着音乐节去旅行,各种演出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激活了文旅消费市场,成为推动常州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青春乐都”常州也火出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