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直播带货卖农特产,年轻人返乡做起民宿管家、开起农场……乡村振兴激活大量新业态,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村创业就业。“目前,乡村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业务的精细运营时代,背后有着大量的年轻人才需求。”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带来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农村“二代”返乡,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吴国平认为,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各地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蜕变,在服务内容、经营模式、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但与此同时,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有的地方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存在“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有的热门乡村,旅游经营户多,存在盲目发展和过度投资问题;有的运营管理还较粗放,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吴国平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乡村运营人才是关键,特别是返乡创业的“二代”年轻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乡村也是乡村运营的重要目标。
“年轻人思维活跃,在乡村旅游客群分析、创意策划、数字应用等方面具有优势和基础,是乡村旅游名副其实的‘田秀才’‘乡创客’。”吴国平在调研走访中也发现,年轻人经营的民宿往往比年长者打理得更好,服务更好、效益更高,往往是当地的标杆与示范。另外,农村“二代”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家乡有着特殊感情,最了解家乡情况,最了解家乡发展旅游的瓶颈,植根乡村、发展乡村、运营乡村的意愿、归属感、荣耀感更强烈。
如何让农村对“二代”更有吸引力?吴国平提出四方面具体建议。
一是由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在新形势下,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再定位、再梳理、再指导,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府在乡村旅游的统筹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做足做优乡村旅游,让年轻人看到机遇、找到机会;二是各级政府不断优化乡村创业环境,在行政审批、工商注册、经营许可等方面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创造青年友好型发展环境;三是出台相应鼓励“二代”返乡的一揽子扶持政策,引导年轻人回乡定向创业,在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精细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提供保障,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出台相应减免税费政策,对返乡优秀人才提供相应编制等;四是各级政府要给年轻人关怀和关心,优化教育、医疗、商业等相应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让年轻人愿意返乡,并且能够扎根乡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鹿伟 徐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