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常州

“人才+创新”,补足新能源产业链

成立于2014年的常州厚德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德再生”),作为一家掌握前沿技术的小微型企业,获得过多项省、市级荣誉以及2023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2019年起,我们的研究方向转向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并与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达成了合作。”厚德再生研发总监殷晓飞介绍:“从废旧动力电池上拆解下来的材料,经过处理后,也能作为生产其他电池的原材料,可以说,我们让动力电池做到了循环,给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储送用’,补上了一个‘回’的环节。”

陈云龙

为产业链补上“回”的环节

2016年,厚德再生获得了由江苏省环保厅发放的HW13有机树脂类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同年,该企业的有机树脂类废物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投产,年产环保脂塑型材和制品三万吨,此后产量连年增长。

2019年,厚德再生决定,将研究方向从“有机树脂类废物综合利用”转向“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殷晓飞介绍:“当时,苏锡常乃至整个长三角,都在将重心从高污染类电子产业向新能源产业转移,常州市政府也提出要打造‘发储送用’新能源产业链。考虑到企业自身优势,也为了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决定给‘发储送用’,补上一个‘回’的环节,于是开始研发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技术。”

如今,早期上路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逐渐迎来报废期,这使得厚德再生回收的动力电池数量逐年攀升。“在本地,我们和常州公交公司、常州出租车公司、蜂巢能源达成合作,处理他们报废的动力电池,同时也从全国各地收购废旧动力电池。”殷晓飞说。

50余名博士组建研发顾问团队

50余名博士组建的研发顾问团队,是厚德再生异军突起的倚仗,其中,有5人全职在厚德再生进行研发工作,其余多为全国各高校的专家教授,主要集中在冶金、材料、化工专业领域。殷晓飞2019年从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就开始参与了厚德再生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项目,又在次年来到常州,担任厚德再生研发总监一职,提起常州对于人才的种种资助,他颇为赞叹。

“我们公司董事长王怀栋常说,‘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一方面是因为优秀人才总是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很快就能有科研成果产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常州对于人才的优待。”殷晓飞说。常州对于博士研究生给予30万元购房资助、120万元最高贷款额度、持续3年每月800元生活资助等,都在为厚德再生这家坐落于常州的企业招才引智提供助力。

“科创常州”建设动力澎湃

作为较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常州聚集江苏时代、上汽时代、中创新航等一众动力电池企业,又先后引进比亚迪、理想整车企业。2020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跃上千亿元台阶。2023年,常州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

这份成绩来自千千万万个“厚德再生”。2023年底,江苏省生产力中心发布2023年江苏省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和苏南自创区瞪羚企业评价结果,常州共142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3,其中大量企业从事领域与新能源相关。正是无数创新型科技企业形成集群,才有了“科创常州”建设的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