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读懂王蒙的三个关键词

《王蒙这十年》 人民出版社 2023年9月 王干 王洪 著

□徐斌

读这本书,犹如面晤王蒙先生,读到他的精品力作,听到他的激情演讲。他是一个传说,一个不老的传说。如果统计、推选《王蒙这十年》这部专著中的关键词,“青春”一词出现频率应该最高。这既是作者对王蒙的深情凝望,也是王蒙这十年来精神影像的折射。

近些年来,时常有人怀疑甚至否定文学的作用。对此王蒙并不认同。在2013年以后,他以“80”后的姿态和超越生死的感受,将写作变成生活,迎接充满生机、日新月异的时代。他明确指出:“因为有文学,记忆不会衰老,生活不会淡漠,感情不会遗忘,话语仍然鲜活,思维仍然蹭蹭蹭,童心仍然欢蹦乱跳,诗意仍然在意在胸,日子仍然晶晶亮。”

我读王蒙先生作品,始于1980年代初期。当时,我由农村跨进大学校门,一头扎入校图书馆,邂逅王蒙的处女作《青春万岁》,为一群活泼的中学生和一首欢快的序诗所感动:“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用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我当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青春的力量。我觉得我至今依然深受这部小说的影响。

现在知道,这部小说另有一个备用名字,就叫“亮晶晶的日子”。确实,那时候的王蒙是年仅19岁的青年,从里到外都是亮晶晶的;从那时到现在,他的一生也都是亮晶晶的。王蒙说,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是对死亡的抵抗,是对生活的依恋,是对时光的挽留。在我看来,文学还是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自己。实际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那些对人有用、对社会有用的活动或者成果,都是永不磨灭的生命之光。

掩卷遐思,在本书的描述中,“奔跑”是又一个关键词。王蒙先生14岁义无反顾地加入地下党,15岁毅然决然地退学当干部,18岁的时候追求爱情,于是在19岁的青春热情激发下,拿起笔开始第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他说:“写起小说来,我的每一粒细胞都在跳跃,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都在抖擞。”又说:“我最大的梦想是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在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中国人民要有更崭新的模样和更开阔的精神境界。”现在他还在努力奔跑。

迄今为止,他出版过100多部小说,撰写了两千万字的作品。2015年8月,81岁的王蒙以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被列入70年经典。2013年9月27日,为期一个月的“青春万岁——王蒙文学生涯60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由此开启新时期“王蒙这十年”。

在这本书中,王蒙透露了他每天的写作作息时间表:6:30起床写到8:00;早餐以后写到11:30;午餐;午休;14:00开始写到晚餐前。有时候兴致来了,晚上还要敲上一两个小时的字。由此可见,王蒙是勤奋的,并且有着极强的自制力。王蒙说过,写作也是劳动,劳动可让人永远年轻,可让人有不断的创造和发现。

奔跑中有坎坷,要乐观跨越,就像河流遇到石头,激起更高的更耀眼的浪花。他的新著《九命七羊》,是高扬乐观主义的样本。他说:“由于我的话多,祸从口出,有时会遇到些麻烦,但还都能遇难呈祥。遇到九次麻烦,起码有七次能没事,这就叫九命七羊。”他反对以养生而养生,提倡以不养生而养生。他的意思是,一个人活着,但无所事事、无所作为,那无异于行尸走肉;人活的是事业,是奉献,是精神,是灵魂。

在这本书中,“扶持”是第三个关键词。作为年届鲐背的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他更关注年轻人的成长,关于民族的未来。2000年1月,王蒙以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的总决赛上赢得冠军,并获得编辑部颁发的10万元大奖。王蒙当场宣布,将所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春天文学奖”,为年轻作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总体来说,《王蒙这十年》通过“青春”“奔跑”“扶持”三个关键词,展示了王蒙先生在过去十年中的创作活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青年的关注等精彩画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王蒙先生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文学巨匠的坚持和担当。这是一本优秀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