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社评互动/精要

逝者的肖像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而必须依法进行。同时,也必须经得起伦理考验

用AI技术“复活”逝者,得有边界

用AI技术复活逝者,带来的观感是多样的。

有辽宁网友通过AI换脸去世父亲的视频走红网络,他之所以如此,是向年已91岁不知情的奶奶“报平安”。网友评论“这才是AI存在的意义”“我要回家多陪陪长辈”。而知名音乐人包小柏AI复活女儿给妻子庆生的场景,则感人至深。此类AI复活事例,是在私人领域完成,寄托的是亲人之间的情感,因而获得了多数网友的肯定。

但一些网络博主使用AI技术“复活”逝世明星的做法备受争议。例如,近日有博主用AI“复活”了巨星李玟,视频中李玟容貌就是真人,声音也都是李玟的声音。很多李玟粉丝表达了怀念之情,表示看了非常感动,不过也有不少博主和网友表示,这样有可能涉嫌侵犯个人肖像权。

制作者回复称,只是表达对李玟的爱,第一是免费的,第二注明了AI生成。但尽管如此,这种做法也值得商榷。

当然,由于权利主体随着生命逝去而消失,这类明星逝者不再享有自己的肖像权。但观察一种做法是否侵犯了明星逝者的肖像权,还得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定,而不能凭着主观心理来推测。

根据民法典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由此而言,逝者的肖像并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而必须依法进行。同时,也必须经得起伦理考验。

逝者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逝者还有亲人在。对于一言不合就“复活”的做法,逝者的家属未必愿意。3月16日,针对儿子肖像被侵权使用一事,乔任梁父亲便向媒体记者表示,他已经看到网上传播开来的“儿子被复活”影像,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视频发给我的,这是在揭伤疤。”这一要求合情合理,应该受到尊重。

亲人的离世,对家属造成的情感冲击往往是巨大的,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逐步消减内心的痛苦。而对家属来说,纪念逝去亲人的方式多是深沉的,那种张扬的甚至另类的方式,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冲击,在猝不及防之间陷入痛苦境地。

博主对明星逝者的追怀,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可任性。一旦这种行为牵连着商业目的,就更引人侧目。据报道,被数字还原的还有张国荣、高以翔等公众人物。而在视频评论区,有人打着温情的名义,乘机做起AI推广、收费服务……如此看来,吃相未免难看。

AI是个好东西,用歪了就不好了。如何“管”好AI技术运用,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减少纷争,肯定不能只寄望于人的自觉。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