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伦敦,城市街头草木青青,泰晤士河水流潺潺,这座城市用它一贯的绅士风度迎接来自全世界的出版人。
当地时间3月12日-14日,2024年伦敦书展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中心举行,这几天的伦敦汇聚了来自全世界1000多家主流权威出版机构。本届伦敦书展期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奥林匹亚展览中心设独立展台,集团及旗下11家单位携300多种外向型图书参展,现场多位知名作者、译者及编辑带来出版背后的精彩故事,多部凤凰精品海外版亮相,凤凰出版人以书为媒,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熊平平 李鸣 文/摄
《纸上明韵》闪亮伦敦书展 展示明式家具的文心与匠心
3月12日,在伦敦书展首个展览日,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举办的《纸上明韵》推介活动吸引了众多国际出版同行和文化爱好者参与,通过书籍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展示明式家具的文心与匠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建军,本书作者、明式家具学者、园林古建设计师乔子龙出席活动。
明式家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家具的代表,也在世界家具体系享有盛名,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纸上明韵》作者乔子龙分享道,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中融入榫卯,收录42件明式家具经典器的制作图、线描稿与水墨画,按“圆、展、方、守”四制编排,意在系统呈现明式家具制作的三个层次,一是成器前的构思与制图,二是成器中的技术与工巧,三是成器后的形意与明韵。
“明式家具的器物造型与书法的笔墨线形有着奇妙的呼应关系,直材是横竖、弯材是撇捺、家具结构便如骨法用笔,明韵就是中国人文笔墨精神的物化。”乔子龙说。
在伦敦书展现场,乔子龙创作的明式家具水墨画和榫卯结构的案几模型,吸引了众多国际出版社同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看和体验。他们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精湛工艺表达出浓厚兴趣,就明式家具的设计、图书的出版同乔子龙和编辑进行交流。
“世界运河文丛”英文试读本亮相
让运河文化走近全球读者
伦敦书展始于1971年,数十年来都是顶级出版人展呈精品图书的最重要国际平台。3月12日,凤凰展台举行第二场活动——与世界共读中国大运河:大运河图片展暨“世界运河文丛”出版媒体交流会,伦敦书展总监加雷思·拉普利以及书展专业媒体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建军,内河航道国际(IWI)前主席、“世界运河文丛”联合主编大卫·爱德华兹·梅一起,聚焦运河文化出版传播进行了一场信息量丰富的互动交流。
周建军介绍道,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团队用8年时间,组织了100多位专家,编写出版了1400万字的《中国运河志》,全面记述中国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漕运通航、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等。
此次在伦敦书展的凤凰展台,专门布置了“大运河图片展”,携“世界运河文丛”英文试读本现场展出,策划“与世界共读中国大运河,讲好世界运河故事”系列活动,受到了书业媒体朋友们的积极关注。
“中国大运河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备受世界运河读者关注,相关出版与国际传播工作在世界运河大会期间得到了内河航道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促成了双方在‘世界运河文丛’策划出版方面的长期合作。”内河航道国际(IWI)前主席、“世界运河文丛”联合主编大卫·爱德华兹·梅表示,文丛第一期的作者均为来自内河航道国际成员单位的权威研究专家,毕生从事运河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在撰写过程中引用了不少珍本善本文献,书中许多重要内容首次通过出版形式向公众分享。
大卫·爱德华兹·梅还告诉记者,“世界运河文丛”第一期选题涵盖7条世界著名运河,未来会陆续通过图书首发、阅读分享会、运河图片展等形式开展推介活动,推动运河文化走近全球读者。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丛书走进伦敦校园
解码外国作者眼中的江苏文化符号
凤凰展台举行的第三场活动主题——“烟花三月忆江南:外国作者眼中的江苏文化符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建军、3位丛书英文版作者代表,伦敦肯辛顿韦德中英双语学校代表及英国当地读者参加本次活动。
这场活动的主角是“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丛书,十年来,编辑部面向全球征集并精选出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活动现场,三位外国创作者——《宜兴紫砂》英文版作者黛·穆雷尔、《淮扬菜》英文版作者李建勋、《大运河》英文版作者大卫·爱德华兹·梅与读者分享了他们参与写作“符号江苏·口袋本”丛书英文版时的趣事,并畅谈他们心中最具代表性的江苏文化符号。
据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编辑介绍,目前丛书已出版九辑近百种,精选版15种,自2014年在伦敦书展面世以来,今年是丛书出版的第十个年头,过去的十年中,丛书多次在伦敦国际书展发布并举办相关推广活动,不断在国际文化舞台上亮相。
活动最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建军向伦敦肯辛顿韦德中英双语学校赠送“符号江苏·口袋本”第七辑英文版,并邀请嘉宾们参观了“符号江苏:江苏城市图片展”,进一步体验江苏文化符号。
《村庄变了》英文版全球首发
与世界分享“美丽中国”故事
本届伦敦书展期间,凤凰出版人用一本精美的童书《村庄变了》英文版,给国外小朋友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绿色故事”。此次在伦敦书展上举办的与世界分享“美丽中国”故事——《村庄变了》英文版新书发布会,是《村庄变了》英文版在全球的首发亮相。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周建军、英国新经典出版社顾问托尼·卡普林、著名翻译家汪海岚、英国小桔灯云书房负责人勾尧、江苏求真译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军、《东方娃娃》主编余丽琼,以及国内外出版同行、媒体代表等出席这场发布会。
《村庄变了》由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关于“两山论”提出地——浙江余村经历巨变的原创绘本。故事的主角是余村,更是生活在余村的男孩小林。作品以小林的成长为线索,以他的个人经历为视角,讲述余村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沧桑巨变。
“这本非凡著作的英文版,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娱乐和灵感,还能给我们带来教育和启迪。”作为《村庄变了》英文版的出版方,英国新经典出版社顾问托尼·卡普林谈到,如今环境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让孩子们了解环境恢复的成功故事至关重要。
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村庄变了》受到诸多海外出版机构的广泛关注,版权已经成功输出10个国家,包括英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越南、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意大利。后续,这些译本将会陆续出版,与全球各地的读者见面。
《金色河流》首次走进伦敦书展
分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当地时间3月13日,在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阅读中国 悦读江苏’名家名作国际沙龙:时间河流中的面孔与故事——《金色河流》英文版全球推介会”现场,名家汇聚,气氛分外热闹。
推介会现场,鲁敏英文演讲,分享了《金色河流》创作历程,她表示《金色河流》是融入了她最重要生命经验与经历的一次写作。“过去四五十年,中国所有领域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文学看到了什么?是人。是面孔和面孔后面的故事。”鲁敏说。
著名翻译家韩斌,曾担任英国翻译协会(作者协会)联合主席,也是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作为鲁敏《金色河流》和《六人晚餐》两部作品的译者,她从汉学家视角介绍了《金色河流》的特别价值,尤其是在主题上的突破、手法与风格上的创新等,认为《金色河流》的最大成就在于对什么都想要的小老板的刻画。
为更好地让海外读者读懂中国,“江苏文学名家名作”外译项目于2021年初启动,积极选取毕飞宇、苏童、叶兆言、徐则臣、徐风、韩东、曹文轩、黄蓓佳、鲁敏等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向海外市场出版发行多种外文版,以文学为载体,向世界展示充满生命力的江苏。
据译林出版社有关编辑介绍,《金色河流》在国际上受到多家海外出版社的关注和好评,目前已输出俄罗斯文、塞尔维亚文、土耳其文、哈萨克文等四个文版。其中塞尔维亚文版于今年3月出版。此次伦敦书展,该社还与多家出版社进行深入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