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听起来很高大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很陌生,在常州的医学界,有一位整天与“核”打交道的人,在他手中,“核”是一把济世救人的“金钥匙”,他就是享有核医学“福尔摩斯”称号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王跃涛。
李祉萱 陆文杰
精准诊断不放过蛛丝马迹
如果说外科医生的手决定了治疗的准度,那影像科医生的眼就决定了诊断的精度。市民王女士体检发现自己的一项肿瘤指标明显增高,临床医生们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不放心的王女士做了一系列检查,前前后后跑了好几家大医院,都没有发现问题所在。因为这个心结,王女士寝食难安。
“你怎么不去找找常州一院王跃涛主任啊,他看片‘灵’得很!”在朋友的推荐下,王女士找到了王跃涛。面对着上千幅影像,王跃涛一点一点滑动着鼠标,一幅一幅反复对比,本就椎间盘突出的他硬是坐了整整一下午,为的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咦,是这里,是甲状腺代谢有问题!”他凑到了电脑屏幕前将图像放大,眼睛里闪着光。他判断可能是甲状腺髓样癌伴淋巴结转移,他立即拿起电话和王女取得了联系。
术后病理证明王主任的诊断完全准确,王女士甲状腺髓样癌恶性程度较高,如不早期诊断,其10年死亡率高达60%。事后,王女士十分感慨:“没想到我的肿瘤都已经转移了,多亏了王主任啊,是王主任救了我一命啊!”在王跃涛带领下,常州一院PET/CT诊断水平在全省名列前茅,许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
从电视剧台词中获得启发
某个深夜,王跃涛下班回到家,电视剧里出现了一句“猪油蒙心”的台词,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回忆起在阅片过程中,确实发现有患者心脏周围脂肪沉积明显,这种“猪油蒙心”的状态和冠心病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刚到家的他,不顾家人的疑问,带着这条线索连夜返回办公室组织团队开展研究。
查阅大量文献后,他欣喜地发现,心脏周围脂肪沉积与冠心病的发病息息相关。他立即意识到,冠心病患者的“春天”可能要来了,他们有救了。
王跃涛的这一研究将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近30%。同时,缩短了住院周期,减少了住院费用。随即他通过《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将这一创新成果报告给全球医学同道,该研究成果也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评为当年最具价值的研究进展之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学科带头人,王跃涛凭着睿智之脑,持续破解着一道道难题。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常州在核医学领域曾经一片空白,作为引进人才的王跃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开始带领团队向这一领域进军。工作和教学“白加黑”“5+2”,是他的常态。
每晚11点前,核医学科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在学生们眼中,王跃涛非常知人善任,他根据年轻医生的基础和优势,帮助他们制订计划,找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领域。一个人优秀,远不及一个团队优秀。近年来,王跃涛培养的6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多次包揽全国、全省核医学竞赛的第一名,成为核医学领域的中坚力量。短短几年,王跃涛带领的团队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5个人1台仪器,发展为30余人的现代化核医学诊疗中心,并一跃成为江苏省排名前三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王跃涛先后荣获省科学技术奖3项,“国之名医”“江苏省首届医师奖”“江苏省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去年,他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也实现了江苏省核医学领域近三十年来零的突破。
“我在想,学别人永远是跟跑,我们如何去领跑?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或者说一定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关于未来,王跃涛有自己的考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这是一场与伟大时代的深情对话。这样的境界,是医术高超、是精神高尚、是心怀天下、是为国之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