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发布

普通高校新增24种本科专业

3种新专业2024年起在江苏4所高校计划招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新增备案专业点1456个、审批专业点217个(包括16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7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6个。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发现,江苏部分高校增设新专业,比如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新增足球运动专业,南京林业大学新增生态修复学专业,南京审计大学新增内部审计专业。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 李楠 综合央视新闻

最新大学专业调整

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

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其中,新增布点1673个、撤销布点1670个,数量基本持平。以学科门类计,工学所涉专业数量最多,有1322个,占比39%,这与工学作为第一大学科门类的基本情况相呼应。从区域布局看,涉及中西部高校的专业有1802个,占比53.17%。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趋理性。

新增24种本科专业,首次在普通高校设立

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起,即可进行高考招生。目前,目录内共包含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

此次一共增设24种新专业: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设置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技术等专业;

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设置电子信息材料、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等专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设置中国古典学等专业;

聚焦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需求,落实体育强国建设部署,设置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等专业。

护理学等三个专业列入国控专业

据了解,教育部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和专业布局情况,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将资源勘察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所谓国控专业,即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有两类专业会被列入国控专业,一类是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很多,市场的需求量已经饱满,另一类就是涉及国家安全或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的专业。目前,816种专业中,国控专业共有139种,占到17%。未来,国控专业范围还将进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据介绍,首次在高校设置的新专业、国控专业都需要教育部批准才能设置,其他已经成熟的专业,只要经过程序,报教育部备案即可。

加强省级统筹,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调整专业设置

在本次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中,强化了省级学科专业建设的统筹和管理。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谨慎增设、及时调减不适应社会需求专业。各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梳理了急需紧缺专业520种和223种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为属地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供重要参考。

谨慎增设、及时调减不适应社会需求专业

本次本科专业调整中,共撤销专业布点1670个,这会不会对在校生有影响?

据了解,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主要目的是,引导高校结合实际,增设急需专业,同时,及时调减就业率过低、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一般,高校撤销某个专业,都会遵循严格的程序,谨慎进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表示,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是先停招几年,等这个专业的在校生全部毕业,再进行撤销备案,确保平稳有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校尽管撤销了某个专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业目录中要删除这种专业,尤其是已毕业的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高校撤销某个专业时,只是这一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域需求,认为该专业不适宜本校发展实际,需要进行撤销调整,并不意味着其他高校也不再开设此专业。

首次试行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增强专业设置前瞻性

此外,教育部还首次试行了专业设置预申报制度,要求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定位、条件,提前谋划增设专业,提前1年进行预申报,推动高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定期研究、提前研究工作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精准性。

目前,已有760所高校提交了下一年度拟增设专业预申报材料。

记者探访

3种新专业

在江苏4所高校计划招生

记者梳理发现,江苏有44所院校、共122个专业涉及增设、调整专业点。其中,3种新专业在江苏4所高校计划招生。比如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新增足球运动专业,南京林业大学新增生态修复学专业,南京审计大学新增内部审计专业。

南林新增生态修复学专业,今年计划全国招生30人左右

“生态修复学专业2024年开始招生,计划全国招生30人左右。”南京林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王维介绍,该专业是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求,开设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该专业融合工、农、理、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练掌握生态修复工程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与专业技能,熟悉专业科学领域发展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精神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在农业、林草、湿地、环境、生态等生态修复领域从事研究、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生态修复学专业支撑学科为开放融通、相互支撑的林学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2个一级学科。”王维透露,生态修复学专业所依托的南林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级林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据了解,生态修复学专业不仅学习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等基础知识,而且还施教工程学、景观学及信息科学等专业知识与技术,并将其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多学科交叉属性的同时,又注重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培养出的具备扎实林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相关技术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必将引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下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王维说。

南审新增内部审计专业,旨在培养首席审计官、风险官

“今年秋季学期,我们将迎来中国第一批内部审计专业的学生。”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部主任、内部审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汉文教授介绍,学校新增的内部审计专业设在内部审计学院,专业又分为内部审计、数智审计、国际内部审计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各有侧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进行选择。

陈汉文介绍,新增设的内部审计专业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培养首席审计官、首席风险官,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专业优势,发挥鉴证、评价、风险管理、参与决策等方面的效能。

据了解,南审内部审计学院暨中内协内部审计学院,是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南京审计大学联合兴办的唯一特色学院。2022年12月学院正式挂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以“内部审计”命名的学院。

“业界‘大咖’授课、内部审计实践最新动态,学院集聚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国际行业资源丰富。”陈汉文说,学院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为内部审计专业学生设置了相对成熟的培养方案。“作为交叉学科,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掌握会计、审计、管理、法律、人工智能、大数据、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