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多个网络购物平台、二手交易平台,有不少卖家正在公开叫卖这类“车牌”,他们号称可以“1∶1还原”“定制”各种车牌,“全国各地车牌都能复刻”“轻松通过各种门禁识别设备”。接受采访的专家直言,这其实就是在卖假车牌,无论是生产、买卖还是使用都涉嫌违法。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平台强化监管,同时提高门禁设备的科技识别水平,让假车牌无处遁形。(3月20日《法治日报》)
制售使用假车牌是由来已久的痼疾,之前多用于规避交通违法管理,而随着城市小区、停车场门禁管理的普及,其非法应用的场景又得到进一步拓展。
制售使用假车牌是法律所严厉禁止且从严惩处的。
即便如此,制售使用假车牌依然禁而难止,主要原因还是现实很多场景对假车牌识别困难,尤其是对管理者而言存在比对核实的“信息差”,从而让“假牌”“套牌”可以轻易蒙混过关,如此语境下,导致打击惩治使用假牌的成本高企,而违法者被查处的概率很低,因而让一部分人滋生出侥幸心理。
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治理制售使用假车牌,如何让假车牌无处遁形是治本之策,而其中的关键,则是消除车辆管理真实信息知情的“信息差”,让各场景的管理者,辨别真假速度能够快过车轮。
面对假车牌非法使用场景的拓展,以及城市车辆激增的背景,消除知情“信息差”也需要更进一步。一方面车辆登记管理机构向物管、停车管理有条件开放“以号查车”查询渠道,供管理者通过对比车辆品牌、款式、颜色等加以识别,监督制约;另一方面完善车辆号牌真伪大数据智能查验技术,纳入城市及公路交通监控执法,实现布点监控,形成震慑,从根本上掐灭使用假车牌的侥幸念头。
湖北 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