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6版:艺+周刊

自得其乐

庞跟泽 1962年8月出生。江苏南京人。20世纪80年代初入书法篆刻之门,师从苏金海先生。现为南京印社理事、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岭南印社副社长。

克己复礼 3×3cm

平安 2.5×1.6cm

凡人之事烦人知 2.5×2.5cm

如此 4×2cm

明白四达 2.8×2.4cm

宁作我 3×2.9cm

想入非非 2.5×2.5cm

不以物喜 3×3cm

心外无物物以心生 3.2×3.1cm

学不可以已 3×2.9cm

不留今 2.4×2.4cm

□庞跟泽

书法篆刻属业余爱好,四十年至忠至诚兴趣不减,不为名利,只在安静虔诚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平时喜欢宅在家里,习书刻印,翻读书籍。体味古人印章的简古平实、大气庄重、自然而然的风格。有人说,外在形式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因为它已不再需要依托外在的形式了,这可能就是“印宗秦汉”作为篆刻艺术创作的典范意义。

我喜欢印章的可读性与可品性。可读者用目,读其外在的形式之美,可品者用心,品其内在的韵味之醇。作品是作者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的一个综合体,也是个体内心的外显,需以常情、常理、常规来对待,书印如此,做人亦然。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十年,以印为伴,已经融入生活,渗透内心,养性修为,自得其乐。自觉眼界与创新的思维还需提高,仍须磨砺,也深知方寸小印,意蕴万象,高标自立,无深厚学养滋润、支撑,终不能成之。若想尽兴,必竭苦功积蓄营养,锲而不舍终身从之。

承蒙苏师金海先生鼓励,今与吴卫东、胡轮兄作篆刻联展,也算是一个尝试,尚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幸甚!

■引言

□苏南

春节至,三位印人各取心仪篆刻近作十余方集于此,如备了珍馐佳肴邀众人共同贺岁——这是跨年后一次聚会时的约定。

三位均为苏(金海)门弟子,学印已有三四十年了,岁月的浸润,心性的持守,篆刻艺术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是业余喜好,但从中所学、所知、所得,可谓多姿多彩。古人说篆刻乃小技,三位不弃,心无旁骛,竟也成就一番天地,恰如各自的印风有声有色。

庞跟泽致力于甲骨文、先秦文字的考释研读,躬行实践,学而化之,尤对甲骨文入印体会深刻。于方寸之间建构乾坤,使印章介质通达今古,力求以自身的努力去探究原始的素朴与神性的光辉。所呈作品大巧若拙,文质彬彬,古法新风,率真自由。在应用甲骨文篆刻创作的群体中,当为传承求变的实力一员。

吴卫东嗜好收藏、钻研友邦印章印谱,多有作文论稿发布于专业杂志报刊。所篆多字穿插印和满白文印可谓惊艳,印面花团锦簇,印痕藏锋敛锷,印风端庄婀娜,朱白相间印式醇厚流丽,波谲云诡。观其作品如赏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最是妖娆,比之岁月“繁花”有着异样的风情,隽永、海派,惹人遐思。

胡轮精通日文,创造性地将假名与篆文有机融合,印文多表现日本诗词、谚语等,形式上极具抽象意味,加之对多字印有心揣摩,开阔了艺术视野,拓展了篆刻疆域,确立了另辟蹊径的发展方向。读其篆刻作品,倍感韵味悠长且气息典雅,有装饰美,有现代性,有仪式感,一如日式料理的精致、精美、精微。

“日出江花红胜火。”纵观三位作品当然各见神采,赏心悦目,醇厚、宽博、烂漫,高古都是可以说的,唯潜心自修,源头活水,不舍不弃将贯穿始终。苏金海先生题签“佳且好兮”,这不仅是对三位的作品的褒奖,更是对他们艺术态度的肯定和宣扬。

甲辰春节前夕于十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