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关注

启用“营养选择”标识,试水奶茶含糖“分级”,从A级到D级推荐度递减

产品健康分级,新茶饮进入“控糖时代”

▲南京霸王茶姬门店暂未全面启用“营养选择”标识 ▶手机点单小程序上显示所点茶饮的热量

江苏各地陆续入春,奶茶销售旺起来。日前,霸王茶姬宣布成为最早一批落地“营养选择”标识的茶饮品牌。消费者在选择不同杯型、温度、糖度的选项后,系统会在右上角实时生成所选产品的具体分级,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实现控糖管理,快速做出健康茶饮选择。这样的做法受欢迎吗?3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市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季雨 文/摄

探访 南京门店暂未全面启用“营养选择”标识

日前,上海宣布率先启动饮料“营养选择”。所谓“营养选择”,就是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分4级,从A级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目前在上海,对于饮料的营养数字标签试点共有4家企业参与,新茶饮赛道目前有霸王茶姬和奈雪的茶参与。

3月27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的霸王茶姬门店,发现电子显示屏上已经有部分茶饮有“营养选择”标识,但在手机点单小程序上尚未启用。在霸王茶姬新百门店,“营养选择”标识的主题展示随处可见。在电子显示屏上,霸王茶姬对电子菜单进行升级,增加了对应的“营养选择”标识,方便消费者一目了然地进行点单选择。不仅如此,每款茶饮还标注了GI指数(即升糖指数)。以店内热销茶饮“伯牙绝弦”为例,商家标注了其GI指数为14,“营养选择”标识则为B级。

店员透露,在南京地区的手机点单小程序上,确实尚未启用“营养选择”标识。至于何时启动,店员称暂不清楚,要看总部安排,“不过在点单小程序上,已经可以看到每杯茶饮的热量,一些有控糖减重负担的美眉们,也可以根据这个数值来选择茶饮。”

根据店员的提示,记者在手机点单小程序上操作,发现不同糖度、不同温度的茶饮,其热量均不相同。比如大杯少冰标准糖的伯牙绝弦,热量约为268kcal/杯;而大杯少冰少糖的伯牙绝弦,热量约为260kcal/杯。

反应

消费者认为是不错的做法,建议推广

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在饮料“分级”方面,一些国家已有明确规定。自2022年12月开始,新加坡就全面实行瓶装饮品的“营养分级”,标签含A、B、C、D四个等级,健康度递减。简单来说,含糖量与含饱和脂肪越高的饮料,被认定为越“不健康”。在新加坡,被认定为“最不健康”的D级饮料,甚至被禁止打广告。

3月27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商超,发现一些年轻群体在购买饮料时,会留心查看饮品外包装,着重查看其糖分和热量。恰逢午休时间,南京白领刘女士和同事来到某生鲜超市选购商品。她表示:“马上要到夏天了,肉肉都要遮不住了。购买饮品时,我肯定更倾向于‘零糖零脂零卡’的。”刘女士坦言,因为工作压力较大,时不时会喝一些奶茶来缓解压力。“之前喝的时候,确实也有负担,心想:会不会发胖?会不会不健康?”当她得知上海开始试点饮料“营养选择”后,觉得这是一个很赞的主意,希望可以全国推广。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日益凸显,“营养选择”正是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采访中,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每日摄入的糖分数量,如果能显示一个明确的数值,这样心中更有谱,以便合理安排每日的饮食摄入。

业内

拉开新一轮饮品企业内卷的序幕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消费者为启用“营养选择”标识点赞的同时,业内专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营养选择”拉开了新一轮饮品企业内卷的序幕。

财经作家、眺远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表示,上海开启首批营养健康指导工作的试点以及落地“营养选择”标识的做法,对茶饮乃至食品、大健康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众所周知,现在茶饮行业非常内卷,但这种内卷,如果只是噱头炒作,比如打9.9元的价格战,对行业长期向上发展意义不大。”但是如果聚焦消费者真正的健康、营养、消费选择痛点,进一步加强消费者的营养知识教育,实现更加全面、有效的健康饮食推广,确实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饮食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选择茶饮时,更加倾向于选择低糖、健康的产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称,霸王茶姬通过引入“营养选择”标识系统,使消费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所选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分级,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控糖管理,快速做出健康茶饮选择。此外,这种做法还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健康需求,选择不同杯型、温度和糖度的选项,系统实时生成的具体分级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个性化的服务。“这种互动式的产品选择方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还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针对“营养选择”这一做法,袁帅建议,每个人的健康需求和口味偏好都是不同的,虽然“营养选择”标识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茶饮品牌还需要继续关注消费者的反馈和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配方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