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常州

村民人均收入全省第三

美丽乡村从规划图迈入实景图

靳颀驾驶观光小火车接待游客

在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党总支副书记靳颀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大学生村官,他率先示范带领村民养殖蓝龙虾,被当地村民称为致富领头人。在乡村工作十多年,靳颀见证了常州的美丽乡村建设逐步从规划图迈入实景图。

据了解,常州目前已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0个、市级美丽乡村43个,去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01.3元,位居全省第三。

宋体佳

小村庄变成“美丽乡村”

“小时候,村里的路基本上都是土路,好一点的是砂石路,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水,出行很麻烦。”谈起村庄的改变,靳颀感慨颇多。1987年出生的他是土生土长的金坛人,在他的记忆中,农村和穷苦似乎是一对分不开的“亲兄弟”。面对低矮的房屋、泥泞的道路以及粗糙的生活,很多同龄人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逃”出农村。不过,靳颀却从没这么想过,大学毕业后,他就回到家乡,先是在乡镇司法所工作,2018年起担任黄金村党总支副书记。

当了村干部就要为村民谋福利,迈入新岗位后,靳颀发现,黄金村虽然四面环水,但内部水系不通,不利于稻米的种植。此后,靳颀在工作中利用常州开展小微水体整治的契机,打通了黄金村的内部水系,为村里新增良田400多亩。在靳颀的推动下,黄金村特色大米也迈入深加工阶段,米粉、锅巴、米乳等加工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养殖螃蟹的很多,竞争激烈,普通养殖户挣钱越来越难。”这是靳颀在工作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淡水蓝龙虾种苗,觉得前景不错,随后靳颀在村里承包了15亩虾塘,率先示范,带着村民养殖起了蓝龙虾。

“水更清了,水泥路也铺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口。”靳颀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工作十几年来,他目睹了村庄的改变,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逐渐蜕变成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美丽乡村。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黄金村,整个金坛乃至整个常州的村庄都在这十几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人均收入全省第三,各类美丽乡村99个

据了解,去年,常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5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01.3元,位居全省第三。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442亿元,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96.3%。

推进12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九洲淡水渔业产业融合、中天黄金大农场2个农业项目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全省同类项目共7家。溧阳市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金坛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此外,还培育形成水稻、生猪、家禽、河蟹等区域育种集群,打造江苏(武进)水稻所、立华牧业、枫华牧业、诺亚方舟、长荡湖河蟹、未米生物等种业创新矩阵,获批1个国家级农业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2家农业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常州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实现农业产业自主育种全覆盖地区。

与此同时,常州美丽乡村建设展现新风貌。溧阳市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3镇19村上榜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名单,建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 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0个、市级美丽乡村43个。累计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2.08万户。511个行政村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新改扩建农村公厕129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52条,覆盖率超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