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铃一响,我到身旁!”3月26日上午,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三楼活动室里,传出嘹亮的口号,三十位老中青志愿者举着爱心牌,用一张大合影记录下宝邻社区党支部已经延续了12年的“爱心门铃”结对帮扶项目。在今年的“爱心门铃”项目志愿者招募活动里,有几位身影非常熟悉,以退役军人方决干为代表的老党员,已经连续参与“爱心门铃”项目6年,“我退休后就一直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方决干说道。
宝邻苑作为经适房小区,独居、孤寡、空巢、残疾老人等居多,在生活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需求,“我们这个‘爱心门铃’志愿服务项目是从2012年开启的,从一开始只有四个退休志愿者的队伍,到现在的30人,我们的暖心服务一直在不断延伸和更新。”宝邻社区党支部书记曹履芳介绍。在党建引领下,宝邻社区“爱心门铃”项目十二年如一日,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老人的情况和现状,形成“一对一”和“一对N”工作机制,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宝邻社区从“铁脚板”的“一期一访”,到为特殊老人安装门铃连接志愿者手表终端的“一键呼”,到现在的线上专人专机“一呼即应”,“我们给每位结对的老人”以“门铃”为纽带,建立起志愿者与老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十二年里,志愿者们风雨无阻,只要听到“门铃”响起,便会迅速赶到结对老人家中,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监测、心理慰藉等服务,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暖心小事,串联起一个个爱的“门铃”,传递着社区的关怀与温暖。
十二年里,经过时间的打磨和工作的创新,宝邻社区党支部通过链接资源、共建共治、“传帮带”,在“爱心门铃”项目中涌现出一支支耳熟能详的服务团队:“移动”理发厅定时定点上门为老人义务理发,“读报团”爱心接力送学上门,外卖小哥为困境老人“跑腿”送药等。今年以来,社区党支部依托基层“六支队伍”,通过与苏州市医保局第二党支部的结对共建,结合社区红十字志愿者共同组建起一支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结对老人提供专业上门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的身体现状制定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及频次,并适时提供健康建议指导及上门诊疗服务;结合社区“法律明白人”、律师顾问,为老人提供专业法律支持。严未 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