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在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的2024届博士毕业生春季高校专场双选会现场,来自江苏的22所高校将岗位需求张贴在显眼处,吸引了一大批清华大学学霸的关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江苏首次组织高校招聘团到清华大学引才,现场共收到680份简历,经初步统计,52名博士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文/摄
晒年薪
最高年薪超百万元,岗位“含金量”十足
距离双选会开始1小时,22所高校提前到现场作准备。招科研岗位、博士后、直聘副教授……部分高校将特别需要的人才张贴在摊位前,有的高校还亮出定制的易拉宝,详细介绍学校的人才政策。
不仅如此,许多高校加派人手。一人在外发放宣传册推介学校,一人在摊位与求职者洽谈,还有一人则专门站在摊位前为大家答疑解惑,许多人连水都来不及喝,3个小时的招聘会下来,嗓子都哑了。
“最快一周最晚一个月,基本就能确定聘任意向。”中国矿业大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鹏介绍,当前该校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岗位需求多,学校提供的待遇也很有竞争力。记者注意到,该校提出了30万到100万元不等的待遇。
此外,该校还提出“三个无忧”,即“工作三年购房无忧、子女入学后顾无忧、快速成长发展无忧”等优渥引进政策。“特别是针对部分优秀学生,我们可以给到特聘副研究员的岗位,并提供30万年薪+40万住房补贴+30万科研启动费的待遇。”
据介绍,各高校岗位年薪一般在20万元到125万元,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最高年薪超百万元。
在人才引进费上,中国药科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副教授科研经费100万元,兴药青创学者科研经费200万元、安家费80万;南通大学可提供最高800万元的科研经费,安家费30万元到280万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家费为60万元。
记者注意到,南京财经大学提出了3万元到1000万元的引进费。该校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引进的院士,学校将提供1000万元的人才经费。
给编制
“入职即入编”给足求职者安全感
据介绍,本次组团参加双选会的22所高校,面向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优选出博士以上岗位需求2000人,其中,教学科研占76%,特聘教授占11%,博士后占13%。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对引进人才的人数不设限。此外,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均提出教职岗“入职即入编”的人才引进政策。
南京理工大学还特别提出了“非升即转”的人才政策。针对首聘期未晋升的讲师,可申请转入实验教学岗、辅导员岗或与教学科研建设密切相关的管理岗,同时保留事业编制。
南京工业大学聚焦清华大学优秀工科博士人才,与学校“探·智”引才名校行活动相结合,在面向全校公开招聘的同时,与化工系、材料学院深入对接,面对面沟通,点对点服务,与多位博士、博士后达成初步入职意向。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杨洪俊介绍,学校为优秀清华博士人才提供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教学科研岗“入职即进编”,薪酬享受副教授待遇,其中住房补贴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40万元,提供校内人才过渡性住房,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引进待遇可“一人一议”。
现场
全国130所高校到清华大学引才,江苏高校颇受欢迎
据了解,本次双选会共邀请到全国130余所高校,其中包括20余所部属高校和110余所省属高校。很多高校都拿出了专门的岗位计划或引才政策。
当天下午1:30,距离招聘会开场还有半小时,已有超多求职者提前来到现场。等到招聘会正式开始,现场更是人头攒动,毕业生手持简历在各高校的摊位前穿梭,寻找心仪岗位。
江苏高校的招聘摊位就在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刚进门的第一排和第二排,学生一进门就能看到。现场特别热闹,前来咨询的学子排起了长队。
据江苏省人社厅统计,本次清华大学2024届博士毕业生春季高校专场双选会共收到投递简历680份,其中清华大学的549份。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备受热捧,428人前往应聘,超应聘总数的60%。经初步统计,52名博士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
学霸青睐江苏的学术氛围和气候环境
为什么选择江苏?许多人表示青睐江苏的学术氛围、历史底蕴和气候环境。
“我学的是艺术学,想咨询学校的岗位需求。”潘超是清华大学的艺术学博士,对于江苏特别有好感,并考虑到江苏安家。“江苏的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非常浓郁,特别是南京的梧桐大道,非常舒服。”被江苏的气候环境吸引的求职者不在少数,学习电气工程的小韩同学目前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在职博士后。“我希望找一个待着比较舒服的城市,南京就是我的首选,江苏经济发展飞速,高校很多,学术氛围浓厚,我希望有机会加入南航。”
除了国内毕业生,招聘会还吸引了许多留学生的关注。来自意大利的安迪是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的一名博士后,也是清华大学的“水木学者”。据介绍,“水木学者”寓意清华大学中具有发展前景的“学者中的学者”。“我的专业是历史,今年10月出站。”安迪计划定居中国。虽然还没去过南京,但是他被南京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我特别爱吃中国菜,希望也有机会能到江苏品尝淮扬菜。”
也有博士生提前来江苏看机会
除了2024届毕业生,招聘会也吸引了不少2025届毕业生的关注。
出生于1997年的小蓝同学是清华大学人因工效学方向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今年读博三,她也来到招聘现场提前看机会。“和几所学校简单聊了一下,综合来看我对江南大学更感兴趣。”
小蓝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早前她和小伙伴一起到江苏旅行,对无锡的印象特别深。“我是福建人,未来还是想找一个南方城市,无锡的气候环境比较舒适,非常适宜生活。”不仅如此,她还了解到江南大学即将开设一个新学院,需要大量新创意领域人才。“我也希望自己能和新学院共同成长,为新学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该学院的筹建负责人曹鸣也特意来到现场,并表示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到新学院的“合伙人”。
在招聘现场,类似小蓝同学这样提前来看机会的同学不少。25岁的杨栋本科就在清华大学就读,并直博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预计2025年毕业。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的科研成果也很丰富,目前在SCI上发表了4篇文章。“我有朋友在苏州,所以我比较关注苏州大学。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很高,平台和资源很有吸引力。”
出生于1998年的毛同学是直博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与新能源相关,“我比较看重学科方向与我是否契合,也关注学校能够提供的平台。刚和中国矿业大学聊了一下,他们的政策非常吸引我,我也会将它作为备选学校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