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大江苏

全国人大代表高纪凡:

发挥链主作用,继续踏上“追光”之旅

工作中的高纪凡(左) 扫码看视频

马不停蹄地奔赴实验室,紧锣密鼓地查看科研最新进展、造访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与客户深入研讨接下来的发展蓝图……从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归来,全国人大代表,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行程满满,能量满满,继续踏上“追光”之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苏宁/文 刘畅/摄

奔赴实验室,谋划“研”值提升之路

在对江苏寄予的厚望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首位。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高纪凡深知这一点。从北京回来后,首先去了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了解最新研发进展。他带领大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大家都感到很振奋,深受鼓舞。

紧接着,高纪凡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上海。“我们在上海和复旦大学联合建设了全国重点实验室,来和研究院褚君浩院士等科研人员探讨交流,布局在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应用研究上的一些重要的任务。”提升“研”值,靠的是科技人才。高纪凡透露,在交流中大家一致谈到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一路走来,天合光能聚集了全球70多个国家的创新者和创业者。“我们要更大程度地不拘一格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为整个产业走得更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高纪凡说。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拦路虎不仅仅有要不断攻克的技术难题。2012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很多人建议砍掉研发投入,高纪凡坚决不同意,“什么费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发投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天合光能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30亿元,由于长期的投入,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领先,25次创造世界纪录。

发挥链主作用,构建协同创新新格局

江苏的光伏产业占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40%,而天合光能作为江苏光伏产业的链主企业,未来之路如何走?高纪凡在不断挖掘发展的动能。

这些天,高纪凡已经与多个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进行深入的洽谈,研讨接下来的发展蓝图。“要培育引领世界的优势产业,必须整个产业链都做大做强,才能走得远。”对这一点,高纪凡深信不疑。2020年7月,天合光能联合部分光伏企业共同推动成立了600W+开放创新生态联盟,“我们花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就取得全面成功。正常情况下,花5年时间都不一定能够完成。”高纪凡说。现在,他们已经实现700W+的领航升级。

“江苏整个光伏产业链较为齐全,在创新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我们有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86个省级研发平台。”在高纪凡看来,这些平台若能实现协同创新,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江苏光伏产业迈向更高峰,把光伏产业打造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寄语青年,要锚定对国家、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用的目标

1997年,高纪凡就开始在光伏这个绿色能源赛道创业,他经历了我国光伏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坚持到现在,他身上有一种使命感。2002年,高纪凡响应国家西部无电乡通电工程光伏电站建设,到西藏建设独立光伏电站为当地百姓送电。那里发生的故事,至今让他印象深刻。“通电仪式是在当地一个学校举行的。等到夜幕降临,天色暗下去的时候,我们把电闸推上去,一下子乡村全亮起来。当地的干部群众那种欢呼喜悦,现在我还历历在目。”高纪凡回忆,一个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电灯,还像吹蜡烛似的吹了吹看会不会灭。“那时候让我感到,光伏真的是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巨大的幸福感,能够造福人类。”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去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够让老百姓用得起。”对于高纪凡来说,要致力一生的事业,应该锁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用的这么一个目标去努力。这也是他想告诉更多青年科研工作者的,现在是非常好的时代,要肩负创新创业的抱负,愿意投身进去,就会发现有很多机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