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智能晾衣架也逐渐取代传统的电动晾衣架,但智能晾衣架的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4月2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智能晾衣架产品比较试验分析报告》,检测结果显示,产品不达标率达68%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
本次比较试验样品由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买,共25批次样品,涉及6个电商平台和5家实体店。本次比较试验依据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QB/T 5202-2017《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晾衣机》中的检测方法和限值要求,从产品的电气安全、使用性能两方面考虑设立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电气安全、尺寸偏差、行程、额定承重、运行、过载、烘干、遥控等项目,通过检测结果对抽样的智能晾衣架的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25批次样品检出问题的样品共17批次,占比68%。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电气安全不符合相关标准有10批次,使用性能不符合相关标准有17批次;其中电气安全和使用性能均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有10个批次,占比40%。
省质检院电器检测中心主管李鑫表示,结合智能晾衣架产品的特点,依据GB 4706.1-2005标准中的22.2条,在使用说明书中,应指出器具提供了一种在固定布线中的断开装置,其目的是保证器具在正常运行或非正常运行时,一旦造成意外伤及人身时,例如上升时勾住衣服或身体某个部位,下降时砸中头部等情况下,有迅速断开电源的方法。但经检测,有9批次均不符合标准。
额定承重项目是智能晾衣架产品的核心性能指标之一,也是消费者比较注重的项目,主要检测器具带上明示的额定负载,是否依然能够正常升降运行,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李鑫介绍,经检测共有6批次产品此项目不符合,主要问题是均匀挂上明示的额定重量负载后,器具无法正常升起,即无法正常使用。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时参考说明书挑选的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但是后期使用中却无法升降一些较重的衣物、被褥,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实用性。
省消保委监督部主任赵鑫介绍,此次产品中检测出问题的产品占比率比较高,主要还是因为此类产品为新兴的家用电器产品,而且不是在常见的渠道销售,所以监管力度稍显不足。同时生产企业多数为五金卫浴产品企业转行而来,对电器行业的家用电器强制性标准不熟悉,掌握不到位,出现了很多低级错误。此外对于智能晾衣架的使用性能检测,建议尽快以此次使用的行业标准为基础,修订出台关于智能晾衣架的国家标准,使相关电气安全和使用性能的检测能够在行业内形成共识。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晾衣架产品时,尽量选购知名企业生产的名牌产品,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有可靠的维修服务保障。
由于智能晾衣架产品暂未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CCC认证),所以消费者选购时可以选择铭牌标志上带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CQC认证)的产品。CQC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敢于并且通过CQC认证的产品,说明其质量是值得信任的。同时在购买时仔细查看产品的标志和说明以及说明书。标准规定,产品的标识应齐全,应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规格、型号、商标、电压参数、功率参数、电源性质的符号等;应有防止误用的警告语,应有详细的清洁方法等;产品上的操作开关标识应该清晰明了并可靠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