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南京眼

扫墓踏青两不误

南京普觉寺陵园环境提档升级

普觉寺陵园环境提档升级

陵园的爱心接驳车

陵园的便民小屋

清明扫墓,祭祀亲人、踏青郊游,是中国人的传统。4月4日正值清明节,南京市各大墓园又迎来络绎不绝的祭扫客流。为了给市民提供安心有序的祭扫环境,各大墓园也推出了多项贴心便民服务。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项凤华 徐苏宁/文 赵杰/摄

普觉寺陵园是南京最大的公墓,每年清明至少有50万市民前来祭扫。这几年,普觉寺陵园的环境不断提档升级,每年都有一些变化,带给市民更好的祭扫服务与体验。

走进普觉寺陵园,满眼望去是绿树成荫。“你从普觉寺陵园往上仰看墓园,是看不见一处墓碑的,更看不到黄土,只有郁郁葱葱的绿树。”普觉寺陵园工作人员说,目前陵园绿化率超过了80%。从全市来看,自推行节地生态葬以来,各大墓园也正改变过去以建筑为主的硬质景观建设,更多是以绿化为主进行软质景观建设,普遍绿化率超过了70%。

“环境越来越好了,有亭台楼阁,还有小桥流水。我们每年来祭扫,都会在这个喷泉旁边坐下来歇歇,吹吹风,一大家子聊聊天,回忆回忆往事,纪念老人。”来祭扫的钱先生深有感触。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普觉寺陵园加大对公墓绿化的投入。今年还对停车场旁的喷泉进行了改造,充分满足广大市民的观赏需求。

让前来祭扫的市民觉得贴心的是,因为园区比较大、坡度比较大、墓区比较散,园区还准备了免费的接驳车。“这些接驳车能够覆盖墓园的每个点位,为行动不便的市民及儿童提供贴心的服务。”该墓园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在提供这些贴心服务的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墓园内的交通管理,确保市民们能够安全有序地进出墓园。

此外,文明绿色祭扫新风也在墓园内悄然兴起。小广播不断循环播放着文明祭扫的倡议,鲜花、绿植、盆栽等成为市民寄托哀思的主流祭品。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的焚烧纸钱等祭扫方式,她们家早几年就开始选择了更加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老父亲生前就喜欢花花草草,因此每年清明祭扫,我们都会精心挑选鲜花前来。”南京市民赵女士说,她女儿还会给鲜花系上丝带,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我们都觉得这种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体现出了敬重和珍视。”

工作人员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时节,市民环保意识得到有效提升,文明祭扫新风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