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热搜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

运营商建议:手机销号90天内修改绑定信息

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科普视频中表示:“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很可能造成财产损失。”随后,该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群众广泛热议。

“徐督督”在视频中表示:“当手机号不用或者不想用了,去营业厅注销,过一阵运营商会重新将手机号投入市场销售。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采访中,上述操作的可能性得到运营商人士的认同。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这一触动消费者神经的说辞背后,是注销后的手机号会被重新投放回市场的现实问题。记者咨询电信专业人士后了解到,这一操作通常被称为“二次放号”,而“二次放号”带来的麻烦已困扰消费者良久。

注销的手机号多久重新投放进市场?

注销的手机号多久会重新投放进市场?新用户还能查询到手机号以前的使用记录吗?4月6日,记者分别致电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客服均表示,用户的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此后将重新投放市场,但被投放时间无法确定。此外,手机号被重新激活后,新用户无法查询到该号码过往号主的缴费详情等相关使用记录。

中国电信客服人员也表示,注销的手机号存在被重新投入市场的可能,因此老用户需要提前解绑相关软件,用新手机号重新注册。

中国移动内部人士表示,运营商确实会将注销的电话号码重新投放回市场,不过这一流程必须遵守工信部相关政策的规定。

根据《电信条例》和《电信服务规范》,用户在欠费30日内未交费的,电信服务商可暂停相关服务,即“停机”;在停机后60日内仍未交费的,可终止服务,即号码注销;号码注销后至重新启用(二次放号)的时间至少为90日,称为“冻结时限”,时限过后号码即可再次放出。可见“二次放号”符合法律法规。

“二次放号”能循环使用码号资源,是国际通用方法

所谓“二次放号”,是指老用户停用、弃用手机号后,号码由运营商收回,空置一段时间再次投放市场,供新用户选择。

“二次放号”能循环使用码号资源,是有效盘活闲置通信资源的必要手段,也是国际通用方法。在数量庞大的用户面前,手机号和网络IP地址一样,国内手机号以11位为主,随着用户激增,现在部分号段已无新号可用,这也是运营商要回收号码再次放出的重要原因。

尽管手机号码注销后会在运营商处经历一段时间的“冻结期”,但是手机号注销后,与其绑定的银行卡或其他软件并不会自动解绑。

除了个人隐私账号可能会通过“二次放号”被泄露外,不少用户还曾因购得“二次号”身陷被骚扰的苦恼。有用户2019年在政府网站上留言,表示最近新办了一张手机卡,经常收到手机号之前绑定的银行对手机号前主人信用卡的催款短信、电话,而且还会换电话进行骚扰,不胜其烦。“想要解绑,银行要提供手机号前主人的身份证等信息,作为一个普通人实在没办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手机号的前主人。”上述留言人指出。

历史公开报道显示,“二次放号”给消费者带来困扰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而有关电信部门和运营商却很少公开回应解决方式。有消费者表示,在向运营商反馈购买“二次号”被反复骚扰后,运营商将“皮球”踢给了第三方金融机构,建议用户向金融机构进行反馈。而作为用户则需要在金融机构和运营商之间来回奔波才能得以解决。

如何查询手机号码关联了多少互联网账号?

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有没有被别人注册过互联网账号?又如何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到底关联了多少互联网账号?如果发现别人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了互联网账号又该怎么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此前推出的“一证通查2.0”服务,就可以实现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

“一证通查2.0”是工信部反诈中心在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系统基础上,联合头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推出的全国互联网账号便民查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工信微报”“工信部反诈专班”“中国信通院”微信公众号等查询入口,填写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后六位和验证码后,即可查询到主流互联网App和网站的账号注册情况。查询结果在48小时内通过统一的短信端口回复。

目前,“一证通查”总计可查看16个软件,包含市面上部分使用率较高的主流App,但覆盖面仍显不足。曾有消费者反馈,不少与手机号绑定的常用App“一证通查2.0”并未覆盖,且吐槽不会有人专门记住自己的手机号到底绑定了多少应用,在注销手机号前确保对其进行全部解绑是极难的。

目前看来,手机号与App进行解绑是一项“大工程”,运营商内部人士表示,由于目前不同应用解绑手机号的方式和操作不同,运营商也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操作,目前仅能建议用户在注销手机号前自行操作进行解绑。

据悉,中国移动移动云日前推出一款查询“二次号”的应用,其原理是在用户登录或注册应用时,通过比对号码的入网时间和应用的注册时间来判断是否为二次号。(网址:https://ecloud.10086.cn/portal/product/secondnumber),不过该应用目前仅针对企业开发者开放,且仅针对中国移动用户。

如何长远解决“注销手机号”带来的困扰?

对于注销手机号给消费者带来的困扰,如何才能长远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表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如何验证一个人的真实身份,特别是网上银行等金融应用,更要确保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久而久之,手机号码认证就成了普遍使用的手段,因为它快捷、便利,而且手机号码已经实现实名制,这样就构建起实名验证的链条。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能接收验证码的手机号码,成为一个人在网上的真实身份。如果说这个号码不使用了,而没有及时在各种互联网应用中解绑,那么就会带来身份仿冒的风险。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最主要的是个人充分认识到手机号码与各种互联网应用绑定后,这就是你的身份。一旦手机号码不用了,必须及时解绑。当然,运营商也可以做一些工作,例如“一证通查”服务,将来也可以探索对回收的手机号码做更多的防范措施。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还是要寄希望于有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身份认证方案来替代手机验证码认证,这则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综合央视新闻、第一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