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人物

邱勇:为万名患者撑起“生命脊梁”

工作中的邱勇

手术台上争分夺秒

在我国,约有300万青少年患有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被比喻为骨科界的皇冠手术,其中,复杂疑难手术又被称为“皇冠上的钻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好医生”邱勇,勇攀骨科之巅,在过去20年中,他带领团队,为13000多名各种复杂的脊柱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文 顾闻/摄

自费赴法学习,他带着技术回宁

“第一例脊柱侧弯手术,是在1997年10月做的,我记得非常清楚。”邱勇回忆,那是个14岁的女孩,脊柱侧弯80度,成功手术后随访了七年,她考上了大学,也回到了生活的正轨上。可对于这场手术,邱勇依然觉得略有遗憾,因为当时国内手术器材缺乏,治疗效果无法达到最优。

实际上,在那个年代,缺乏的不仅仅是器材,还有人才和技术。因为脊柱矫形手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就是手术后出现瘫痪,大量的患者想要治疗,却又害怕治疗。1989年,邱勇自费远赴法国,师从世界著名的CD三维矫形技术创始人。留学8年,邱勇掌握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但由于西方人的生理解剖与中国人有差异,国外的先进技术还不能直接应用在中国人身上,邱勇立即开始技术改造。很快,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大大减少了脊柱畸形手术并发症。

选择复杂的脊柱外科,是邱勇对自己的挑战,探索骨科界手术“禁区”——脊柱矫形手术,是他对患者的执着。风险高、难度大,这类手术对术者的经验及技术要求非常高。脊髓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信号,支配身体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脊髓非常重要,但又十分脆弱。手术要将患者弯曲的脊椎重新排好,然后打钉子固定,但由于无法看到脊髓,排列和打钉的环节极容易伤到脊髓,引发瘫痪。

平均一年完成矫形手术1300例

每一场手术,邱勇都会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关键环节”,以防并发症。他介绍,复杂的脊柱矫形手术,有时需要持续六七个小时,他会安排两三个团队参与,每个团队各司其职,保证手术的高效和质量。多年来, 邱勇被越来越多的患者熟知,大家从全国各地赶来就诊,他为了不让患者白跑,同时开设了多个门诊,团队辅助问诊、测量片子,他在诊室间来回穿梭看诊,最大程度提高诊疗效率。

2019年,患者于英杰专程来到南京鼓楼医院感谢邱勇当年的救命之恩,这是一段跨越19年的医患情。当时于英杰只有18岁,但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脊柱侧弯高达174度,形成了一个C形。内脏器官被严重挤压变了形,呼吸也很困难,肺活量只有1500,情况不容乐观。他选择了邱勇,获得了重生。邱勇说:“那场手术也是中国脊柱畸形矫形事业初始阶段的重要代表性技术成果,说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如今,邱勇及团队,平均每年完成矫形手术约1300例。

除了上门诊,做手术,邱勇其他时间也被排满。每天早上七点多,他便赶到医院,处理文件、讨论病例、查房、设计手术方案……到了晚上,他依然会抽出时间查阅资料,不断学习。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的他,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嘴角挂着微笑。邱勇觉得,工作就是他的娱乐,可以为他带来乐趣。“如果我哪天回家比较早,夫人反而会觉得惊讶。”他笑着说。

致力筛查,让四分之三孩子免于手术

邱勇用手术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脊柱侧弯患者,他仍然希望可以找到预防的方式,将脊柱侧弯扼杀在摇篮中。目前,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达2%,且女孩子偏多。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

其实,脊柱侧弯病症若早期发现,四分之三的患者不必进行高风险手术,通过佩戴矫形支具就可治疗。邱勇教给家长最简单的方法观察孩子的外形,伸手、弯腰,从后背看,如果双肩等高就没问题,双肩有一点点不等高,就有问题。“脊柱侧弯的发病时间大多集中在青春期开始的一两年内,我们重点关注这部分孩子。”邱勇还带领团队牵头多家医院开展筛查行动,致力帮助这些患者免于手术之苦。

除了通过筛查进行预防,近年来,针对“脊柱侧弯突变基因”的基础研究也迎来进展,世界医学团队已经找出约20个致病突变基因,其中12个由鼓楼医院专家团队贡献。“在脊柱侧弯研究领域,我们拥有庞大的基因样本库。”邱勇表示,有脊柱侧弯家族史、生长快速、乳房不对称的都属高危人群,这类人群可以通过一滴血进行基因检测筛查,更早发现“脊柱侧弯”突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