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府街、李府街、李府巷、马府街、邓府巷、张府园、汉府街……南京城里,有不少以“姓氏+府”命名的街巷地名。听上去,是不是很像是从前某个大户人家的府邸所在?
还真是这样!今天,文脉君和大家一起打卡南京街头的这些“府”,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白雁/文 吉星 郑芮/摄
常府街
常府街东起复成桥,西至太平南路,长度超过800米。常府街的得名,源于明初开平王常遇春。
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一员猛将,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40岁时死于北伐途中。史书说他“未尝败北”,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还说他“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他是个大老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指挥军队作战,方法往往就跟古书上讲的一样。确实是奇人。
常遇春的墓在今富贵山隧道北侧,紫金山西南麓。现在是对外开放的,从白马公园那边的路走上去就能到。
马府街
马府街是和常府街平行的一条小街,东起长白街,西至太平南路。向西继续延伸到火瓦巷,这一段叫马府西街。两段加起来有600米左右。
马府街是明代著名的三宝太监郑和的府邸所在。郑和的府邸为什么叫马府街?因为马是他的本姓。郑和本是云南人,长得高大雄伟,应该是有西域或者西洋的血统。他少年时入宫,后来一直跟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中,为朱棣夺嫡立下功劳,立功的这个地方叫郑村坝。永乐登基后,赏赐功臣,给他赐姓郑,马和这才变成了郑和。
郑和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勇猛善战,明成祖对他十分信赖。他最著名的事迹是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四月,郑和在远航途中去世,后来赐葬南京牛首山。
南京有好几处与郑和有关的遗址和地名,比如马府街的北面,有个小区叫马府新村,马府新村再往北,还有郑和公园。
邓府巷
邓府巷南起中山东路,北抵长江路,是一段不长的小路。
邓府巷的旧主人,是明朝开国功臣、宁河王邓愈。邓愈原名邓友德,是元末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他赐名邓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的战役中,邓愈和常遇春一起立下了大功。朱元璋称帝后,封邓愈为太子谕德。以后,邓愈协同徐达远征西北,屡立战功。
洪武十年(1377),邓愈因病去世,朱元璋赐葬于安德门内,也就是今天的邓府山这个地方。
李府巷 李府街
在南京老门西仙鹤街和弓箭坊之间,有一个地名叫李府巷。在南京城东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侧,有一条巷子叫李府街。这两条路离得有点儿远,但是得放到一起说。
先说弓箭坊附近的李府巷,这是韩国公李善长的府邸所在。李善长一直负责军队的粮饷供应,是朱元璋极为信任的“大总管”。洪武初年,他任左丞相,封韩国公,后来因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处死。清代同治年间修的《上江两县志》上说:李府巷“东头出弓箭坊有半边砖塔,因名其居曰半塔草堂”。
再说南航东侧的李府街,这里原先也叫李府巷,清代到民国时期的一些地方志书里,常常把这里的李府街和仙鹤门那边的李府街搞错。南航附近的这条李府街,是岐阳王李文忠的府邸所在。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初年比较少的善终的功臣之一。他的墓位于南京太平门外蒋王庙。墓前有神道碑、石柱以及各种石刻,保存得比较好。
以上这些,是直接以人的姓氏命名的路名。
还有一些带“府”的地名,则另有机巧。
信府河
信府河,其实是一条路名,西起中华路,向东向北延伸,一直到长乐路,我在地图上测算了一下,大概有600米长。信府河的主人不姓信,姓汤,叫汤和。
汤和是朱元璋的正宗老乡,两人一直并肩作战,朱元璋非常信任他。洪武十一年汤和进爵信国公,信府的信就是从这里来的。洪武二十八年(1395),汤和去世后追封东瓯王。
相府营
玄武区的长江路以北,有一个地名叫“相府营”,还有“香铺营”,这两个地名的来历,一直说不太清楚。
推测起来,极有可能和明初的襄城伯有关。同治《上江两县志》里说,当时的南京有个襄府巷,“襄城赵府在此,故名”。
襄城这里指的是襄城伯,明朝的第一代襄城伯,名叫李濬,原先是燕山左护卫副千户。一看这个燕,就知道跟明成祖朱棣有关。朱棣登基后,封李濬为襄城伯。
李濬的后代承袭爵位,整个明朝,一直在南京、北京两地任职。襄府巷,读起来蛮别扭,极有可能,读着读着就成了相府营、香铺营。
膺福街
在夫子庙老门东地区,靠着城墙根,有个地名叫膺福街。这个名字不含姓氏,也不含“府”这个字,好像和任何人没关系。其实这里是明朝永乐时期重臣张辅的旧居所在。
张辅是永乐时期的重臣,因为军功卓越被封为英国公。所以他的府邸所在的这条街,就叫“英府街”。张辅历经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四朝,后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
英府街为什么变成了膺福街,是同治年间,当时的两江总督李鸿章给改的名字,取吉祥福气的意思。
汉府街
汉府街位于长江路东端,梅园新村以南。
嘉庆年间的《江宁府志》记载:洪武初年,封陈友谅之子陈理为汉王,建府西华门外,后来被迁往高丽。永乐时期,封朱高煦为汉王,住在旧汉王府。
同治年间的《上江两县志》沿用了这一说法。从同治时期的记载来看,当时的汉府街有前街后街之分。如今,仅存汉府街的地名,并无前后之分。街上还有汉府雅苑、汉府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