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要在好几个政务App间来回切换,后来整合成了一个。”常州市武进区某社区工作人员王轩(化名)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基层减负为他们减掉了部分负担。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持续深化减负工作。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减负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近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多地多名基层工作人员了解到,减负确实让他们从一些无谓的繁复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不过重复做台账、不停地打卡留痕等形式主义“花架子”依然存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减负取得实效的同时,有基层干部希望“减法”还要继续做下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马壮壮 蔡梦莹 陈云龙 李子璇
减负有成效
政务App精简十几个,“文山会海”少了
打造政务App的初衷本是给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一味追求数量后,表面上看覆盖的服务类别很多,但时间长了,一些App却躺着“落灰”,不仅浪费资源,还演变成套在基层干部身上的“枷锁”。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得知,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有所好转,过度的“指尖政务”正在减少。
不少基层干部都是身兼多职,90后的王轩就是其中一位。除了负责资料整理等工作外,她还要兼职网格员。在王轩看来,以前每个网格员在社会治理、长效管理方面要安装2~3个App,很多简单的工作重复做,现在都整合成了一个。这对基层工作者来说,“指尖上的负担少了,为民服务的精力也更足了。”
80后张施(化名)也有同感。“我们社区负责民政工作的一位同事,以前每天要打开的上报系统有十几个,要花半天时间填报各类表格。”张施是南京主城区的一名社区书记,在她看来,App实用最重要,“之前我们工作中会用到的区级政务App有将近20个,后来专项整治清理了十几个。数量减少了,工作实效也大大提高了。”
各种材料要得多,一度让基层疲于应对,尤其拍照留痕是部分条线台账的硬性要求。为了有足够的痕迹素材,以前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会通过换马甲式的“摆拍”,让一次活动的照片用到不同条线的台账中去。
洪婧(化名)是南京玄武区的一名社区书记。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以前举行社区活动,我就是站在旁边发马甲的人。居民就半开玩笑吐槽我搞‘形式主义’,我也很无奈。”随着基层减负逐步推进,近年来不同条线对于台账不再有形式上的要求。“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办一些居民喜欢的活动了。”
以往,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也给基层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洪婧表示,如今开会频率也变少了,上级单位会对各种会议进行整合,比如各条线都有工作要布置,那就集中开一次会,大大提高了效率。
还要做哪些减法?
重复做台账现象仍存在,数字化办公需更进一步
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工作,有成效的同时还有哪些需要做减法?采访中,有基层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工作负担依然较重,一些“形式主义”的工作换了个马甲,又重新登场,让基层人员加班加点成为日常,他们希望减负要继续减下去。
以做台账为例,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基层工作人员提到,基层工作里依旧有重复要做的台账。张施说,现在纸质台账、电子台账都要求做,虽然繁琐,但是证明自己工作的重要凭证,必须做。此外,台账还存在重复制作的问题。张施说,同一主题的工作他们可能要做好几份台账。“比如消防主题,住建部门是住建部门的台账,消防部门是消防部门的台账……一项工作要做多份,不少内容都是重合的。工作要推进,又有重复的事要做,所以加班加点就成了日常。”
常州武进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刘文(化名)也有类似的感受。“我们每天都在写工作汇报,占用了大量时间、人力。上一个工作记录还没写完,又要换上不同的马甲挨家走访。希望各个部门能尽快统筹检查规范和考核,让我们少做些台账。”
基层减负,台账负担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此,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建议,部门之间要形成集成化的工作理念,不能将自己本身的工作过度下沉到基层。“现在有了更好的大数据、区块链等智慧治理技术,建议把大量的台账工作交给大数据部门来提供。”其次,相关部门也要形成数据共享平台,最大程度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还可以建立统一、有序、及时的信息报送数据平台,减少基层重复劳动。
打卡、点赞任务多,建议考评更注重实质成效
政务App大量精简了,但指尖上的“负担”转换了形式。宿迁一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发现,“会打卡”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各种各样的打卡任务需要在现场拍照,然后再上传到群里。“有人甚至会一次拍十几张各种角度的照片,然后上传。”他希望上级能及时调整打卡任务,减少不必要的流程。
对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也出现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近日通报的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里。
其中提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公益活动中设立点赞指标加重基层负担。2023年,齐齐哈尔市在参与“点赞中国城”公益活动期间,市委宣传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各单位定期调度进度,通报点赞数量排名情况,并明确提出各地区参与率不得低于总人口10%的要求。各县(市、区)召开专题部署推动会,层层传导“压力”,有的县区要求“向主要领导汇报数据统计情况”,有的县区提出每个社区每天要完成500个点赞任务。有的学校和医院分别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医生、护士全员参与,班主任汇总全班“点赞”证书照片打包上传。这种摊派点赞任务的做法引发基层干部群众反感。
如何真正为基层工作人员“指尖”松绑?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华也带来了基层干部对减负的呼声:上级部门在检查考评时要更加注重实质性工作成效,减少对形式的要求;减少纸质材料和现场照片、视频等要求,避免基层重复劳动和浪费资源;对基层的检查考评,既要注重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也要避免重复调研和多头检查,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全国多地征集线索,整治形式主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纷繁复杂。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港中坪村考察基层减负情况。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重基层负担问题,近日全国多地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4月8日镇江发布征集公告,征集范围包括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等现象,对重要问题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将严肃处理。
湖南常德近日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向全市征集线索,征集包括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号、工作群组等方面存在的强制打卡、功能重复、建而不管等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日前也面向社会征集问题线索,对征集到的问题线索将认真核实,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单位受理。
近日,湖北孝感市发布关于开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举报渠道的公告,受理内容包括调查研究走过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
为基层减负已成为各方共识,近年来,国家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多地也持续推动减负落到实处。
前段时间,南京市政府党组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更大力度为基层减负,完善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的体制机制。青海省压减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67%以上,依法依规取消5种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无锡市已清理面向村、社区或延伸到村级组织的政务应用8个、新媒体公众号8个、微信小程序44个、网络工作群组749个;甘肃省出台措施,在压减会议数量、提升督查质效、精简开展调研等14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